维吾尔族语言观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维吾尔族语言观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广泛的语言接触和民族接触,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成为了“双语”人,所以笔者根据维吾尔族对母语和国家通用语的认识,研究维吾尔族认识上述两种语言的特征,并认为维吾尔族在迈入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在改变着对维吾尔语、国家通用语以及双语的认识,以适应现代化背景下的语言观。绪论介绍了研究缘起、国内外关于语言观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从事本项研究的意义。第一章介绍了语言观的定义、研究范围、形成特点。通过与语言世界观、语言意识形态、语言态度的对比,回顾了语言观的产生历史,并介绍了现代化背景下的三种主要语言观,语言身份论、语言资源论、语言人权论。第二章描写了维吾尔族对母语的认识。根据维吾尔族在家庭领域、学校领域、工作领域以及其他公共领域使用母语的情况,笔者认为维吾尔族在家庭领域基本以使用母语交际为主;学校领域中在课堂使用母语的比例低于课下使用母语的比例;在工作领域和其他公共领域以使用母语和母语、国家通用语为主,维吾尔族对母语的态度基本表现为:在认同母语的基础上,维护母语的社会影响力和巩固母语的使用范围。第三章描写了维吾尔族对国家通用语的认识。根据维吾尔族在家庭领域、学校领域、工作领域以及其他公共领域使用国家通用语的情况,笔者认为维吾尔族在家庭领域基本不使用国家通用语交际;学校领域中在课堂使用国家通用语的比例高于课下使用国家通用语的比例;在工作领域和其他公共领域以使用母语和母语、国家通用语为主,维吾尔族对国家通用语的态度基本表现为:学习国家通用语,认可国家通用语的社会影响力和维持国家通用语的使用范围。第四章总结了维吾尔族认识语言的特征及其原因。在对描写维吾尔族对母语、国家通用语认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维吾尔族对上述两种语言的认识具有以下特征:认同和传承母语、认可和学习国家通用语、认识和接纳“民汉兼通”。之所以具有上述特征是因为母语是维吾尔族交际、思维的工具,民族身份的象征和民族文化传承的资源;国家通用语是维吾尔族跨文化交际和民族发展的资源;“民汉兼通”是维吾尔族对母语和国家通用语的融合,“民汉兼通”既能延续民族语言和文化,又能加快民族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第五章是对维吾尔族实现“民汉兼通”的思考。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因为“民汉兼通”有益于维吾尔族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加深跨文化理解和适应社会发展。实现“民汉兼通”的途径是推进双语教育,但鉴于新疆的双语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双语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双语教育。
其他文献
教学是教育者为促进学生学习而对学习环境作出的管理行为。教学的目的旨在创设一种能引发学习者经验的教学环境,这种经验反过来又促进了学习者知识的变化。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物流产业转型迫在眉睫,而作为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
本文以陕西省富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效率为研究对象,采用氧化沟处理工艺,该污水厂于2010年10月投产运行。水厂建成初期设备运行正常,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
为实现复杂背景下的手势识别,根据手势图像的区域形状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手势空间分布特征的手势识别算法.利用复杂背景下基于亮度高斯模型的手势分割算法分割出肤色区域,利用"
聚氯乙烯(PVC)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由氯乙烯单体(VCM)聚合而成。目前我国PVC分离提纯过程普遍存在分离效率低、产品纯度差、能耗高、操作控制不稳定、高附
谥号与谥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特现象。谥号是我国古代帝王后妃、王公显贵死后,出于避讳的需要而创造的称谓。这种称谓是依据死者生前的行迹、功劳而定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习主席中亚之行的重要讲话,为面向中亚国家的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为主要特征的大学生就业模式被打破,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由用人单位和毕
矿产等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引起矿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反过来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
本课题是以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古桑树群的开发研究为背景,目的是提高桑椹的附加值,并为桑椹产业的转型提供新思路。课题组选用的桑椹是山东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特有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