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声音符号系统的变化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8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走出很多央视代表性主持人,他们凭借各自独特的主持风格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声音系统。赵忠祥的声音特点是抑扬顿挫、声如洪钟、善用四字成语和排比句式,带有一种朗诵的感情。而倪萍的声音亲切朴实,用词也是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几乎是一种唠家常的口吻。而李咏语速快、富有煽动性感情,串词中经常出现不合规范、夸张怪异和流行词汇。从马季、姜昆到赵忠祥、倪萍,从周涛、朱军到李咏、董卿,主持人声音的变化是很明显的。本文将春晚主持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主持人“失语”期,主持人声音神圣地位的确立期,主持人声音的继承、发展期,主持人声音探索期。借用雅各布森对于传播要素和传播功能的理论,分析和描述了春晚主持人声音系统中各种功能的作用,以及这些功能是如何体现的,在春晚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然而声音又是政治和权力的衍生物,主持人的声音必然经过了媒体、国家、市场权力的权衡和选择。文章进一步探索了主持人声音变化背后的一些推动原因,如传播观念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变化,观众需求的变化。大众传媒制造了主持人的形式,作为个人,主持人不能逃避传媒的规则和强制,必须服从大众传媒的传播规则,服务于它的传播活动。
其他文献
2005年开始,中国报业经营增速滑坡,《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声称中国报业提前进入了寒冬期。一时间“下滑”、“拐点”、“衰退”和“危机”成为报业发展的关键词,引起了业界的一
期刊
从詹姆斯凯瑞(James Carey)的传播仪式观提出以来,学术界对其讨论主要集中在“仪式观”与“传递观”二分法的概念模糊问题上,至今仍然未能有效的解决凯瑞的理论矛盾,原因是已有研
经济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跨文化传播成为可能和必要。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不
本文以图书编辑活动为切入点,探讨了网络对于传统编辑活动的影响与重塑。文章认为:网络时代编辑活动在社会信息传播体系中的地位与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而促使读者、作者、
本文旨在了解定州乡村儿童的媒介接触对其现代性的影响,同时探讨乡村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社会差异对其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工具为定州乡村儿童媒介接触调查问卷和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