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尿中Isoprostane F-Ⅲ的水平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中氧化应激及肺部的持续炎症可能起重要作用。Isoprostane F2a-Ⅲ(异前列烷F2a-Ⅲ),是体内氧化应激的重要标记物。本研究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对照组尿中Isoprostane F2a-Ⅲ的水平,探讨COPD患者中氧化应激的水平。并通过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尿中Isoprostane F2a-Ⅲ的水平与动脉血气分析做相关性分析,揭示可能影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因素。 方法:1.22例COPD病例组(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40例对照组其中20例吸烟者和20例不吸烟者,使用体描厢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挑选的急性加重期患者要能耐受肺功能检查);使用GEMpreimer3000血气分析仪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行血气分析;使用苦味酸法测定尿中肌酐含量。2.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对照组分别留取12小时尿液,并取6ml冻存在-80℃冰箱,尿中Isoprostane F2a-Ⅲ的测定采用酶分析法(EIA)。 结果:1.COPD急性加重期组尿中Isoprostane F2a-Ⅲ的水平(166.17±94.68ng/mmol肌酐)明显高于稳定期组(84.47±48.12ng/mmol肌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2.COPD急性加重期组尿中Isoprostane F2a-Ⅲ(166.17±94.68ng/mmol肌酐)与稳定期组(84.47±48.12ng/nmol肌酐)的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吸烟对照组[M 32.25,95%CI(27.06~46.04)]ng/mmol肌酐,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吸烟对照组尿中Isoprostane F2a-Ⅲ的水平[M 99.17,95%CI(96.79~14.5.35)]ng/mmol肌酐,与COPD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组(166.17±94.68ng/mmol肌酐、84.47±48.12ng/mmol肌酐)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吸烟对照组尿中Isoprostane F2a-Ⅲ的水平[M 99.17,95%CI(96.79~145.35)]ng/mmol肌酐,明显高于不吸烟对照组[M32.25,95%CI(27.06~46.04)]ng/mmol肌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5.COPD急性加重期组尿中Isoprostane F2a-Ⅲ的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二氧化碳分压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分别为-0.442和0.658,P值分别为0.040和0.001)。 结论:1.COPD急性加重期组尿中Isoprostane F2a-Ⅲ的水平比稳定期显著升高,提示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氧化应激的加重;2.COPD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组尿中。Isoprostane F2a-Ⅲ的水平均显著高于不吸烟对照组,提示COPD患者体内存在较高的氧化应激水平,氧化应激可能在CO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COPD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组尿中Isoprostane F2a-Ⅲ的水平与吸烟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吸烟者体内的氧化负荷较重,吸烟是COP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不是每一个吸烟者都会成为COPD患者;4.吸烟组尿中Isoprostane F2a-Ⅲ的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组,提示吸烟能够增加体内的氧化负荷,引起和加重氧化应激;5.COPD急性加重期组尿中IsoprostaneF2a-Ⅲ的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二氧化碳分压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提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可能是影响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因素。
其他文献
1.研究背景与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lphoma,DLBCL)是WHO恶性淋巴瘤分类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所有NHL的30-35%,国内报道近50%。DLBCL的临床特征呈多样性,在过去30年中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是标准的治
目的:应用99mTc-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评价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2007年6月~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Graves病患者27例(均为初次发作,未经任何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拟[3]I治疗),男7例,女20例,年龄24~58岁,平均39.04±7.77岁,病程1~24月,平均7.30±7.85月。所有受检者在治
目的: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诱导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及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通过以上实验对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作出评价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取高糖型DMEM培养的对数生长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制成单细胞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2/3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届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20%~30%,而早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卵巢癌发病隐匿,进展迅速,虽然近20年来在卵巢癌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卵巢癌手术技巧不断提高,新型化疗药物、化疗方案亦陆续投入临床使用,但这些传统的治疗手段均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局部浸润与转移是关系到卵巢癌
学位
第一部分正常成人前列腺3T多体素1HMRS目的:研究仅用体线圈在3T场强下对前列腺进行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H-1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可行性,探讨不同年龄段正常成年人前列腺分区代谢特点。材料与方法:正常成年男性29例,其中青年组11例(≤40岁)、中年组9例(41~60岁)、老年组9例(>60岁)。仅采用体线圈在3T场强下行前列腺MR
学位
本文主要从以下二部分展开:第一部分: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淋巴背景与目的:转移淋巴结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文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转移淋巴结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11月至2007年12月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54例晚期肿瘤共67个病灶行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转移淋巴结。54
学位
P2X3受体是ATP-门控性离子通道家族的一个亚型,在慢性疼痛的伤害性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由于P2X3受体的分布仅限于感觉神经元,对该通道的处理就可能提供一个即镇痛作用强又无副作用的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在大鼠胫骨癌痛模型上研究P2X3受体在骨癌痛发生机理中的作用,并利用RNA干扰技术以P2X3受体为靶点探讨基因治疗慢性疼痛的可行性。第一部分、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基因表达及电流
学位
研究背景和内容: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疾病,分为霍奇金氏病/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NHL亚型。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状况与其分期有密切的关系。PET/CT是以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为基础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它利用特异分子作为示踪剂,从分子及基因水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变化。18F-FDG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正电子显像药物。18F-FDG PET己成为HL和I
学位
研究背景少支胶质细胞肿瘤(Oligodendrogliomas,OGs)是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肿瘤之一,占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5%~19%。同其它类型胶质瘤一样,OGs发生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不同的是,OGs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使其成为颅内原发肿瘤中第一个表现出“分子生物学特征”提供重要治疗和预后信息的肿瘤。积极探寻与肿瘤恶性程度和生存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成为了当前OGs的研究热点。为
目的:通过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患者的CT灌注成像改变,探讨其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例经DSA检查确诊的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与7例经DSA检查证实的无局限性狭窄患者作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灌注成像检查,并对其图象行定量分析。并同时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最后与DSA检查、CT和/或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1例患者的灌注图与对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