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各国家或地方,极冷、极热,或特大洪灾、雪灾等极端气候连续出现,说明全球气候正在改变。而导致这些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向世界承诺,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政府的这个承诺,向世界表明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应有的态度与决心。同时,也意味着减排将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对其他城市更具有“示范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北京产业结构、生活部门与碳排放总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碳排放的相对贡献和绝对贡献,并预测2020年北京是否达到预测目标,希望通过产业机构的优化和调整实现中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本文以北京市产业结构为基础,根据能源消耗种类、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公布的折算系数和北京实际生产总值,以1995年为基期,算出1995-2012年北京市碳排放水平。本文首先运用基于环境影响评估的可拓展随机模型,先检验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是否有显著关系,并计算出总体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对贡献水平。而后重点把产业进行细分为7个产业即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电力热力、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生活部门得到细分产业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是否有显著关系,计算出各个产业的相对贡献水平。随后利用对数权重平衡分析法首先对三大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进行绝对量的分解,同时按之前叙述的7个产业进行绝对量的分解,并结合随即拓展模型进行分析。基于上述分析,随后用ARIMA模型对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预测,测算到2020年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否能达到目标。最后研究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减排的效应,提出要同时加快内部产业升级与产业间协调发展,加快提升第三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