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性语言在中国绘画中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原始岩画、彩陶还是在绢素上都可以找到线的身影,从那些简洁质朴的线纹中,我们仿佛听懂了原始先民们的诉说,是那样真诚和朴素。经过历史的演变,线性语言在中国画中具有独特地运用和表现,它的价值不仅在于造型的功能,还在于其自身独特的表现力——反映创作者的精神气质以及所表现物象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生命,这是中国画线性语言所具有的独特性,也是中国水墨人物画所具有的独特性所在。本篇文章主要按照水墨人物画发展的历史脉络来论述线性语言的运用。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简要概述了“线”在中国画中的独特意蕴以及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第二章主要是对传统线性语言运用的梳理,并结合造型、画面结构、画面意境等方面来深入阐释其在传统水墨人物画中的具体运用。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向现代产生转变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巨大冲击,线性语言在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汲取了新的营养。所以,本文在第三章主要论述线性语言在现代变革中产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水墨人物画经过了变革时期的磨砺,在当代走向了升华,本文的第四章主要以80年代以后的几位典型的水墨人物画家的作品为例来论述线性语言在当代的表达。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离不开线的运用,它是画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线”的研究和探索对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题的确定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及一些数据库资料的了解,目前对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研究大都趋向当代转型与创新的思考方面,主要是从造型方式、笔墨语言、形式语言以及题材等方面来谈创新与拓展,而具体从“线”这一点进行论述的较少,本文则主要以线性语言作为水墨人物画创新探索的突破口。二、选择“线”作为研究的主题,是基于平时学习中的兴趣以及在创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么在画面中用线做到“力而不板,老而不俗”,要求我们既需要追寻传统,学习前辈们积累的丰富经验,也要开放思维,向多元文化、多种艺术形式学习借鉴,线性语言才能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