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水分、矿物质和无机盐离子。从分子水平研究干旱胁迫下植物根系微结构、生理生化和基因的变化,对分析植物抗旱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由国际马铃薯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CIP)引进的品种中利用前期实验室大田数据筛选出两个生育期相同、耐旱性存在差异的马铃薯品种(C16:CIP397077.16和C119:CIP398098.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水分、矿物质和无机盐离子。从分子水平研究干旱胁迫下植物根系微结构、生理生化和基因的变化,对分析植物抗旱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由国际马铃薯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CIP)引进的品种中利用前期实验室大田数据筛选出两个生育期相同、耐旱性存在差异的马铃薯品种(C16:CIP397077.16和C119:CIP398098.119)为试验材料,采用可充分允许根系生长的管栽种植方式和实验室环境下组织培养的方式系统研究这两个品种在不同干旱处理条件下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抗逆性生化指标、根尖显微结构以及超微结构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可导致根系活力、根长、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株高、叶柄夹角、根系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根尖结构和细胞壁完整性发生显著变化,说明管栽模式非常适合研究马铃薯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2.与C16相比,上述C119的大多数指标在正常灌溉和不同水处理条件下均显示出显着优势,并且对干旱胁迫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另外,在干旱胁迫下,两个马铃薯品种的木质部容器的直径和数量均减少,C119的木质部容器的数量明显少于C16,这说明马铃薯也可能通过改变水分运输组织结构的策略来抵御干旱胁迫。3.通过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在胁迫0 h时C119相对于C16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数目为78个,下调基因为51个。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在持续胁迫2 h、6 h、12 h、24 h时,C119相对于C16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别为38、322、182个,下调基因分别为21、77、102个。而分别有78个基因在胁迫开始2 h后表达量开始上调,18个基因下调,一直持续到24 h后胁迫处理结束,其中上调基因大多为与离子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以及糖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下调基因基本为与类囊体膜形成、细胞壁的合成以及类固醇生物合成过程相关的基因,说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调整马铃薯体内代谢途径的变化以此来防御逆境环境对其造成的伤害。
其他文献
盐胁迫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植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一氧化氮(NO)和钙离子/钙调蛋白(Ca2+/CaM)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其也感知和响应植物遭遇环境胁迫。因此,本试验以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Ca2+/CaM和NO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长、抗氧化系统和靶酶的活性,拟探讨Ca2+/CaM和NO在缓解盐胁迫中的作用及其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C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果之一,栽培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但由于环境及土壤问题,葡萄栽培当前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土壤盐渍化成为限制葡萄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工程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式,它能够极大的缩短育种年限。因此,筛选耐盐基因,并研究功能和作用机理对于葡萄耐盐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鉴定和q RT-PCR分析发现,葡萄且VvTrihelix5转录因子对盐胁迫具有明显的响
试验以亚硒酸钠和DL-硒代蛋氨酸为硒源,采用水培研究了不同外源硒处理对小白菜养分吸收、抗氧化系统、产量、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施用浓度和硒源,为生产富硒小白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试验选取无机和有机两种外源硒,采用两种施硒方式,即根施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1.根施亚硒酸钠可增加小白菜地上部P、Ca、Mg、Fe等元素的吸收。根施DL-硒代蛋氨酸可增加小白菜地上部Ca、Mg、Fe等元素的
花牛苹果,属于蔷薇科,主要分布于天水市,为甘肃省天水市特产。目前,天水花牛苹果种植面积约202.05万亩,主要分布于海拔1750m以下的干旱浅山地区,果园坡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基础设施较差,花牛苹果的常年种植也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本试验以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种植3年、5年、8年、10年的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以及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变化状况。试验结果如下:(1)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园0-20cm土层
盐胁迫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作物栽培和生产造成的影响很大。对于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尤其是鉴定和挖掘耐盐性相关基因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赤霉素参与植物的各种非生物胁迫响应,并且外源施加GA_3能够提高植株对盐胁迫的耐受性。赤霉素氧化酶基因GA2ox、GA3ox和GA20ox已经在一些模式植物中被研究具有提高植株的耐盐胁迫能力,因此本文以葡萄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葡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重金属镉(Cadmium,Cd)污染的现象日趋严重。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食物,而产地镉污染是蔬菜食用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叶类蔬菜对Cd的吸收能力要显著高于其他类蔬菜,更要注意其Cd污染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蔬菜对土壤中Cd的吸收累积,降低蔬菜中Cd含量,提高蔬菜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镉污染条件下,
为了探索光照和温度因子对旱地小麦生育期、叶面积指数以及产量的影响,本文以APSIM模型为平台,在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调试APSIM模型参数,对模型进行检验。然后运用APSIM模型模拟三种不同耕作方式下,不同光照、温度条件对小麦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并运用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APSIM模型可以对研究区不同耕作措施下的旱地小麦进行有效模拟。根据对试验站2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优质蛋白饲草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其重要性日益突显。然而紫花苜蓿品种多样,其对氮素的反应也有不同表现,氮高效型紫花苜蓿可以达到低肥高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因此,为探究紫花苜蓿氮效率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依据团队前期对紫花苜蓿氮素利用的研究成果选取8个紫花苜蓿品种为代表,通过对其氮素吸收、固定以及氮转化能力的研究,筛选氮高效型紫花苜蓿品种并且
为探索陇中旱农区春玉米适宜的氮肥施用方案,本试验以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综合实验站2012年设定的氮肥运筹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四个氮肥水平(N0:不施氮肥,N1:施氮100 kg·hm-2,N2:施氮200 kg·hm-2,N3:施氮300 kg·hm-2)和两个施肥时期及分配比例(T1:1/3基肥+2/3拔节期追肥、T2:1/3基肥+1/3拔节期追肥+1/3大喇叭口期追肥)对玉米籽粒产量和水氮利
豆科多年生的紫花苜蓿与禾草进行混播,不仅能够提高混播组分中禾草粗蛋白含量,增强草地可持续利用率,还能改善土壤状况。因此本试验设置紫花苜蓿+无芒雀麦(记作:M+B)、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记作:M+P)和紫花苜蓿+苇状羊茅(M+F)3种草种组合,并且将紫花苜蓿与3种禾草均按1:2(紫花苜蓿+无芒雀麦:A_1,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B_1,紫花苜蓿+苇状羊茅:C_1)、1:1(紫花苜蓿+无芒雀麦:A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