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优质蛋白饲草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其重要性日益突显。然而紫花苜蓿品种多样,其对氮素的反应也有不同表现,氮高效型紫花苜蓿可以达到低肥高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因此,为探究紫花苜蓿氮效率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依据团队前期对紫花苜蓿氮素利用的研究成果选取8个紫花苜蓿品种为代表,通过对其氮素吸收、固定以及氮转化能力的研究,筛选氮高效型紫花苜蓿品种并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优质蛋白饲草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其重要性日益突显。然而紫花苜蓿品种多样,其对氮素的反应也有不同表现,氮高效型紫花苜蓿可以达到低肥高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因此,为探究紫花苜蓿氮效率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依据团队前期对紫花苜蓿氮素利用的研究成果选取8个紫花苜蓿品种为代表,通过对其氮素吸收、固定以及氮转化能力的研究,筛选氮高效型紫花苜蓿品种并且探讨紫花苜蓿氮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本研究又通过研究木犀草素、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刺芒柄花素4种异黄酮与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的相关性以及异黄酮合酶(IFS)及结瘤信号传递通路(nod)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揭示异黄酮对紫花苜蓿氮效率的调控机制,所得研究结果如下:1.紫花苜蓿氮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紫花苜蓿氮效率差异:紫花苜蓿的生长特性、氮素固定特性、氮素吸收特性以及对氮素的转化能力在品种间均具有差异,本研究所选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低氮、适宜氮、高氮处理下氮效率隶属函数综合值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54.66%、49.44%、43.22%。其中,“甘农5号”的氮效率最高,其次是“LW6010”,其平均氮效率隶属函数综合值分别达到0.671和0.665。“甘农5号”和“LW6010”紫花苜蓿在低氮和高氮环境中均能够利用自身特性达到高产的效果。紫花苜蓿氮效率类型的划分:通过聚类分析结合氮效率隶属函数综合值将供试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划分为4个不同的氮效率类型:“LW6010”和“甘农5号”在不同氮素水平下都有较高的氮效率综合值,将其划分为氮高效型;“甘农3号”和“新牧1号”在低氮下氮效率综合值较低,而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将其划分为常效型;“甘农7号”和“龙牧801”在低氮水平下具有较高的氮效率综合值,而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氮效率综合值也下降,因此将其划分为反效型;“陇东苜蓿”和“金皇后”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氮效率综合值都较低,将其划分为低效型。紫花苜蓿氮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紫花苜蓿氮效率相关的21个指标赋权,并对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各影响因素对紫花苜蓿氮效率的具体贡献率。对于紫花苜蓿而言,氮素转化能力对其氮效率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氮素固定特性;各影响因素中,紫花苜蓿的根瘤数和根瘤重作为影响其氮效率的决定因素对紫花苜蓿氮效率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9.49%和9.47%,位居第一和第二。2.异黄酮对紫花苜蓿氮效率的调控紫花苜蓿的结瘤固氮与异黄酮含量:紫花苜蓿的结瘤固氮与异黄酮含量显著正相关,在外源氮素浓度改变时,紫花苜蓿能通过提高茎叶和根系中木犀草素、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刺芒柄花素以及总异黄酮含量,从而促进结瘤来提高单株固氮潜力。异黄酮对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的调控:异黄酮对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的调控在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具有差异,氮高效型紫花苜蓿在氮胁迫时通过IFS基因表达的协同上调从而提高异黄酮含量来促进结瘤固氮;氮低效型紫花苜蓿在氮胁迫时只有部分IFS基因上调,因此其结瘤固氮能力较低。异黄酮对紫花苜蓿氮效率的调控机制:紫花苜蓿主要通过茎叶中IFS基因和根系中IFS-1、IFS-2基因的表达合成异黄酮,进而刺激茎叶中nod-1、nod-2以及根系中nod-1基因表达来促进结瘤固氮,从而对紫花苜蓿的氮效率进行调控。氮高效型紫花苜蓿是因为在氮胁迫时IFS基因的高表达合成更多异黄酮,进而刺激nod基因高表达来促进结瘤固氮,从而提高氮效率。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操控异黄酮合成途径中IFS基因的表达来提高紫花苜蓿的氮效率,从而改善其农艺性状、提高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高糖番茄“181”和普通番茄“毛粉802”为试材,以75%-90%基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灌水量为对照(CK),分别对两个番茄品种进行轻度(80%CK)、中度(60%CK)、重度(40%CK)水分亏缺处理。通过测定番茄植株生长状况和产量以及番茄果实外观品质、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分析糖组分含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旨在探讨水分亏缺对设施基质培番茄品质和糖代谢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
由黑腐皮壳菌(Valsa pyri,Vp)导致的腐烂病(Valsa canker)是梨产业的重大真菌病害。抗病分子育种是有效防控该病害的可行途径,但其进程受限于抗病机理研究的不深入和挖掘的抗病基因少等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以抗病砧木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和感病品种‘早酥’和‘玉露香’(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为材料,结合愈伤组织诱导、转录
为探究番茄不同发育阶段品质差异,以9个番茄品种为试材,分别为大果形‘汉姆091’和‘汉姆九号’,中果形‘原味一号’、‘181’、‘抗病191’、‘184’、‘粉贝儿2号’、‘草莓味番茄’和‘抗病184’,于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栖云山国家田园综合体六区日光温室中进行试验,研究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Ⅰ(绿熟期)、Ⅱ(白熟期)、Ⅲ(转色期)、Ⅳ(成熟期)、Ⅴ(完
盐胁迫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植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一氧化氮(NO)和钙离子/钙调蛋白(Ca2+/CaM)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其也感知和响应植物遭遇环境胁迫。因此,本试验以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Ca2+/CaM和NO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长、抗氧化系统和靶酶的活性,拟探讨Ca2+/CaM和NO在缓解盐胁迫中的作用及其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C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果之一,栽培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但由于环境及土壤问题,葡萄栽培当前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土壤盐渍化成为限制葡萄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工程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式,它能够极大的缩短育种年限。因此,筛选耐盐基因,并研究功能和作用机理对于葡萄耐盐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鉴定和q RT-PCR分析发现,葡萄且VvTrihelix5转录因子对盐胁迫具有明显的响
试验以亚硒酸钠和DL-硒代蛋氨酸为硒源,采用水培研究了不同外源硒处理对小白菜养分吸收、抗氧化系统、产量、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施用浓度和硒源,为生产富硒小白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试验选取无机和有机两种外源硒,采用两种施硒方式,即根施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1.根施亚硒酸钠可增加小白菜地上部P、Ca、Mg、Fe等元素的吸收。根施DL-硒代蛋氨酸可增加小白菜地上部Ca、Mg、Fe等元素的
花牛苹果,属于蔷薇科,主要分布于天水市,为甘肃省天水市特产。目前,天水花牛苹果种植面积约202.05万亩,主要分布于海拔1750m以下的干旱浅山地区,果园坡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基础设施较差,花牛苹果的常年种植也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本试验以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种植3年、5年、8年、10年的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以及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变化状况。试验结果如下:(1)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园0-20cm土层
盐胁迫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作物栽培和生产造成的影响很大。对于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尤其是鉴定和挖掘耐盐性相关基因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赤霉素参与植物的各种非生物胁迫响应,并且外源施加GA_3能够提高植株对盐胁迫的耐受性。赤霉素氧化酶基因GA2ox、GA3ox和GA20ox已经在一些模式植物中被研究具有提高植株的耐盐胁迫能力,因此本文以葡萄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葡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重金属镉(Cadmium,Cd)污染的现象日趋严重。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食物,而产地镉污染是蔬菜食用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叶类蔬菜对Cd的吸收能力要显著高于其他类蔬菜,更要注意其Cd污染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蔬菜对土壤中Cd的吸收累积,降低蔬菜中Cd含量,提高蔬菜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镉污染条件下,
为了探索光照和温度因子对旱地小麦生育期、叶面积指数以及产量的影响,本文以APSIM模型为平台,在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调试APSIM模型参数,对模型进行检验。然后运用APSIM模型模拟三种不同耕作方式下,不同光照、温度条件对小麦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并运用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APSIM模型可以对研究区不同耕作措施下的旱地小麦进行有效模拟。根据对试验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