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陶渊明故事图》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课题以陈洪绶《陶渊明故事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概括出陈洪绶人物画的主要造型艺术特征有五个方面:(一)从用线来看,陈氏《陶渊明故事图》用线由中期的方折线转为晚期圆滑流动且有韧性的细线,古雅而细柔。陈洪绶“工写结合”,即把“工性的线”与“写性的线”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他能够获得杰出艺术成就的重要原因。(二)从比例、外形、几何廓形来看,《陶渊明故事图》表现出造型上的夸张之美,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三)从设色来看,《陶渊明故事图》淡着色、淡着墨,呈现出古雅清淡的艺术效果。(四)从构图的布局特点来看,《陶渊明故事图》表现出的创新性就是以题字来分割画面,达到了人物主客体互不遮挡的效果。(五)从《陶渊明故事图》的艺术风格来看,陈洪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主观表现和对人物表情的细致刻画,创造了一种颇具艺术魅力的怪诞之美。  陈洪绶的绘画艺术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他的人物画艺术深深影响了中国版画史。今天我们深入研究陈洪绶人物画的造型艺术,主要就是学习他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艺术探索的精神,学习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全面锻造和提高绘画技能,不虚骄,不自馁,既不迷信古人又不抛弃传统,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需要,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其他文献
“清”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并确立,然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儒两家哲学思想中就蕴含了尚清审美趣味的基本特质。经过不同时代的衍变、
随着近年来电视文艺的多元化发展、娱乐浪潮的风起云涌、纪实手法的推陈出新以及电视剧的佳作频出,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电视景象是十分诱人的。消费社会、读图时代、大众狂欢、
期刊
在中国山水画研究中发现,树木作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伴随着山水画的发展和嬗变,自中国山水画形成以来,其树木表现形式就处于连续不断的变革之中。树法的嬗变和发展,亦步亦趋
中国动画走过80多个春秋,经历了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和水墨动画为代表的辉煌期,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化发展冲击之后,如今正在艰难地复苏。造成中国动画目前现状
元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棉织品和纳石失分属不同纺织品种类,有着截然不同的生产工艺和差异较大的消费群体,从而带来了元代以后两者截然不同的发展.但由于棉织品和纳石失具有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