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LPS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中观察内皮系统中ET-1、NO的变化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L-Arg干预,观察肺组织功能改变,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急性肺损伤组(LPS组)、L-精氨酸干预组(L-Arg组),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并进行L-Arg预处理,在各观测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Pa O2、肺W/D值、BALF蛋白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0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显色法测定NO;Real-time PCR法和IHC法分别检测肺组织ET-1与i NOS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与NS组比较,LPS组Pa O2持续下降,W/D值及BALF蛋白含量增高,光镜下可见肺间质渗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出血,肺泡腔变窄等肺损伤表现;而L-Arg组上述指标均改善,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与NS组比较,LPS组血清TNF-α,IL-6,IL-10,NO的表达均明显升高;而L-Arg组前三者较LPS组明显下降,NO表达则显著增高(P<0.05)。3.LPS组肺组织ET-1m RNA、i NOSm RNA的表达增高,相应的,肺组织ET-1呈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及PMN等炎症细胞、气道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等;同时i NOS也呈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巨噬细胞及PMN等炎症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与LPS组相比,L-Arg组两种m RNA表达降低,蛋白阳性表达也减弱(P<0.05)。结论:L-精氨酸预处理对LPS诱导的AL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解体内ET-1及NO的水平,改善肺循环血供,并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