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历史进程往往是由历史斗争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急剧的变革,这些历史变革催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仔细品读这些人的著作,他们的思想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其中,《老子》便是一本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哲学著作。《老子》全著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该书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价值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发表了前人所未发,叙述了前人所未述的思想。书中提出的“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础之作。我们研究《老子》,不仅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诸多情况,对中国古代社会作出阐述和解释。同时,深度挖掘《老子》的价值理论,将其置于当前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对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能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或启示。尤其将《老子》的哲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进行联系对比,深入研究其中所蕴含的哲学观点,不难发现我国古代哲学体系的先进及优越之处。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曾引用《老子》中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不仅指出了祸和福是相互渗透的,也证明了《老子》当中所阐述的价值理论,是辩证而科学先进的。在文明社会刚刚开始的阶段,《老子》当中所阐述的价值理论纵然不能像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出十分清晰正确的结论,但相信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去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必定能够领略其时代价值。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展开深入的研究,《老子》虽然通篇只有五千余言,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发端,乃是哲学方法论的集大成者。《老子》一书中,通篇都蕴涵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它以整体和过程的观点客观地看待世间的万事万物,强调对自然、社会、人本的整体性、统一性的认识,对各种事物的现象进行综合、归纳,从而提炼出其本质。因此,研究《老子》、剖析《老子》,不仅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我们探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道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仅如此,《老子》还指出“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即人类必须限制和禁止自己的行为,才可以长久而持续发展。这其中关于“物极必反”的观点对于今天我们正确处理发展的度,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怎样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今天公认的现代发展战略,虽然这一概念是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才提出的,但从其内容看,与《老子》的“物极必反”以及“知常”、“知和”、“知止”的观点所蕴含的内容是一致的。《老子》书中所表明的态度,不仅能让我们更好的去审视自身或他人存在的缺点,甚至对于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历史推进,也具有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