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藻门植物是一类古老而又特殊的藻类,其化石发现于志留纪和泥盘纪的地层中。其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沿岸和淡水环境中。红藻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等营养成分,在食用性和药用性等方面体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极高的经济价值。红藻的分类与鉴定是红藻研究的基础,对红藻种质资源的调查与鉴定可以为红藻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因此红藻的分类鉴定一直是藻类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红藻的分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前,Kylin等曾根据红藻生殖方式和形态特征,并辅助超微结构观察和红藻生活史,对其进行传统分类学研究,最终将红藻纲分2个亚纲,初步确立了红藻的分类系统,为红藻的形态分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对山东主要沿海城市青岛、威海和烟台近海海域的潮间带红藻进行采样调查,共采得36株红藻样本。为了获得更确切的鉴定结果,先以传统的形态分类学为基础,对红藻样本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初步鉴定所采藻样的多样性;再结合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扩增rbcL和COX I两条DNA条形码从分子水平上进行鉴定,并就其系统发育关系作进一步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从形态学角度分析,山东沿海海域采得的红藻样本,在色泽、大小、形态、叶片形状与厚度等外观上均有一定差异,表现出很好的物种多样性。(2)对山东海域采得的36株红藻样本的rbcL基因片段扩增分析,36株藻样分别属于16个属,此外还表现出很好的属内种间多样性。(3)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完成rbcL和COX I系统树的构建,在两种标记中均得到相似的拓扑结构,在以后的研究中可选取其中两株进行分析。(4)有些藻样形态特征明显,可以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就能够快速鉴定。有些红藻样本从其形态特征上分析不能得到确切的结论,借助分子生物学方法协助鉴别得到了很好的研究结果。(5)在采用的红藻样本中,有的藻体从其形态特征上分析,与扩增某个DNA序列片段鉴定结果差异很大,若想得到红藻物种清晰明确的鉴定结果,还需借助其他鉴定手段对有争议的物种进一步鉴别研究。(6)属内种间的关系也在文中有所探讨,如蜈蚣藻属(Grateloupia)和拟伊藻属(Ahnfeltiopsis)均存在很好的属内种间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