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相机的三维热成像重建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huil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以二维图像的形式反映物体表面温度的分布,广泛应用于故障检测、医疗诊断、智能驾驶及能耗监控等众多工业领域。然而使用二维红外热图像表述物体的表面温度分布,具有如下严重局限性:a.缺乏三维信息导致无法定位温度异常区域,b.较难融合获取到各个视角的物体温度图像,c.二维图像的降维映射导致测温不精确。因此,本文基于深度相机提出一种三维热成像重建技术。首先,通过对深度相机的工作原理和长波热红外相机成像原理进行分析,设计能够同时被深度相机与长波热红外相机观测到的棋盘格标定板,完成深度相机与温度相机的内外参标定工作。接着,根据温度图的低纹理性及温度信息对角度变化和环境因素的稳定性,结合ICP算法,提出Thermal-guided ICP算法对当前数据与模型进行匹配。然后,结合Thermal-guidedICP提出基于参考模型的时域外参补偿策略解决深度图与温度图采集时刻不同引起的外参偏差。最后,在TSDF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扩展TSDF模型,并且根据深度图特性及温度信息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数据融合策略。全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分析了三维热成像重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三维热成像重建技术面临的主要难点,给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三维热成像系统硬件组成部分、深度与温度相机之间的标定工作。首先介绍三维热成像系统组成部分;接着利用特制的标定板分别对深度与长波热红外相机进行内部参数校正;最后使用基于面匹配方式求解初始外参,接着使用点匹配方式精调外参。第三章,研究了三维热成像系统多视角信息匹配算法,估计相机的精确位姿。首先阐述了 Thermal-guidedICP整体框架;接着通过前后温度图的图像平移配准,辅助投影数据联合算法获取匹配点对,使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简称SVD)估计当前的初始相机位姿;最后通过该帧和模型之间的几何与温度信息一致性最大化,对初始位姿进行精调,获取精确位姿。第四章,结合Thermal-guidedICP算法研究同步优化相机位姿和相机之间的外参偏差。在时钟同步和时间戳最邻近策略的基础上,结合Thermal-guidedICP算法,通过该帧温度图与模型之间的温度信息一致性最大化,求解相机之间的外参偏差。第五章,研究基于TSDF的多视角数据融合策略。首先在TSDF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能够存储温度信息的扩展TSDF模型,接着根据深度图特性,采集距离以及温度信息与发射角度的关系,提出有效的多视角数据融合策略,最后使用MarchingCubes提取出网格模型。第六章,对本文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嵌合性病毒样颗粒HPV1 6L1 E7蛋白疫苗接种于动物体内诱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 :以本室构建的HPV1 6L1 E7嵌合蛋白疫苗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 ,在初
固有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在清除病毒和细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其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目标应"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生活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源泉,在幼儿园数学课程中,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相关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这对于促进及激发学生智力因素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有效结
锡矿试样的还原分解,在测定的准确性、结果的重现性、操作的简易程度及分析速度等方面,均优于经典的过氧化钠熔矿方法。本研究工作选取锌粉—硼砂—硼酸为还原性熔剂,对熔样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3月14日讯: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定于近期对部分省份开展中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和感染防控监督执法专项检查督查工作。通知指出,此次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坏节。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会碰到选题困难及收集、运用材料和语言表述、逻辑论证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概述,说明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接着,作者从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师职业技能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进化的加快,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的更加彻底,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资源规划和设计应该更加合理化,而土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范围问题上,本文认为,无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理论层面看,从主体角度界定反不正当竞争适用范围存在着难题,合理的做法是排除主体因素而径直以行为角度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