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降雨量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以及区域土壤有机碳库。水分是灌丛化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必要研究降雨量变化对灌丛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形成的影响机制。为此,本研究以灌丛化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调控设置4个降雨量变化梯度(分别为当年实际生长季的自然降雨量(CK对照)、减少CK降雨量的30%(减30%)、增加CK降雨量的30%(加30%)以及增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降水变化对灌丛化草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31960246); 内蒙古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内蒙古草原生态用水规律与服务价值”(项目编号:2019GG015); 内蒙古农牧业创新基金项目“内蒙古高原灌丛化荒漠草原植被格局和驱动力分析”(项目编号:2020CXJJM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雨量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以及区域土壤有机碳库。水分是灌丛化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必要研究降雨量变化对灌丛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形成的影响机制。为此,本研究以灌丛化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调控设置4个降雨量变化梯度(分别为当年实际生长季的自然降雨量(CK对照)、减少CK降雨量的30%(减30%)、增加CK降雨量的30%(加30%)以及增加CK降雨量的50%(加50%)),采用生物标志物分析技术,通过分析灌丛斑块和草本基质土壤有机碳(SOC)、木质素酚类和氨基糖的分布特征,阐明不同降雨量下植物性碳和微生物残体碳对灌丛化短花针茅草原土壤有机碳形成的贡献;通过分析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有机碳、木质素酚类及氨基糖含量的相互关系,揭示引起植物和微生物来源有机碳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降雨量变化对灌丛化短花针茅草原土壤有机碳组成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而为精确评估灌丛化草原土壤碳库提供数据支撑,为灌丛化草原应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灌丛斑块和草本基质的盖度和物种数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相同处理下灌丛斑块盖度高于草本基质,灌丛斑块的物种数小于草本基质。灌木和多年生从生禾草的重要值随降雨量增加而降低,半灌木和一、二年生草本的重要值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增加降雨和减少降雨量均会提高多年生杂类草的重要值。(2)增加或减少降雨量均提高了灌丛沙堆内SOC含量,但增加降雨仅增加沙堆下0-30 cm土层的SOC含量。各降雨处理下沙堆内SOC含量均高于沙堆下和草本基质,且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3)降雨量增加50%处理明显增加了沙堆内和沙堆下土壤木质素总量,香草基、丁香基和肉桂基酚类单体的含量和木质素总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值也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说明降雨量增加50%处理促进了灌丛斑块植物性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而增雨处理对草本基质中植物性碳的贡献无显著影响。各降雨量处理下,沙堆内植物性碳的贡献均高于沙堆下和草本基质。在不同降雨量处理和不同基质中植物性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沙堆内、沙堆下和草本基质土壤氨基糖总量随降雨量增加呈增大趋势,减少降雨量对土壤氨基糖总量无显著影响,但具有一定降低趋势;沙堆内和沙堆下土壤氨基糖总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值(TAS/SOC)随降雨量增加呈增大趋势,草本基质中增加和减少降雨量均提高土壤TAS/SOC;沙堆内、沙堆下和草本基质0-20cm土层中氨基葡萄糖含量/胞壁酸含量的比值(Glu N/Mur A)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上述结果说明增加降雨量增强了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尤其是真菌类残体的贡献。降雨量减少30%处理使沙堆内土壤氨基糖总量呈现出高于沙堆下和草本基质的趋势,沙堆下氨基糖总量低于草本基质,沙堆下和草本基质土壤氨基糖总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TAS/SOC也表现出相似变化特征,这些结果说明减少降雨量使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表现出沙堆内高于沙堆下和草本基质的趋势,且在草本基质中随土层深度加大而降低。(5)降雨量变化通过影响土壤温度进而促进了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通过影响群落盖度促进微生物残体碳和植物碳在土壤中的累积。在不同降雨处理下植物性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大于微生物残体碳。
其他文献
<正>"微腐败"被曝光时,常常因其事项之"微"与损害之"巨"的强烈对比引发热议。不少"微腐败"发生年代之久远,参与人员范围之广泛,巧立名目之狡黠,涉案物品之繁杂,令人瞠目结舌。腐败行为越是微小越是难以察觉,因此治理"微腐败"不能指望着发动几次"冲锋"、多打几个"歼灭战",必须打久久为功的"持久战"。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查找短板漏洞,完善农村"三资"管
三维欧氏空间的Child不等式杨世国(安徽教育学院数学系230061)1主要结果设△A1A2A3内部任一点P到三角形各顶点之距离为Ri=|PAi|(i=1,2,3),点P到三角形各边之距离为ri=(i=1,2,3),J.M.Child获得下述一个重要...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愈加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强德育思想的渗透,以此健全学生的人格,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德育思想渗透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希望能够有参考价值。
目的:探讨以罗伊适应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加护病房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急诊重症监护加护病房治疗的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罗伊适应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感受
目的:比较消痔灵单层八步与双层四步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行消痔灵注射的150例直肠脱垂患者,分为单层八步组(84例)和双层四步组(66例),对两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愈率、总有效率,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及远期复发情况。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49例患者,近期总有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观察认识各种事物发展的本质特性,揭露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积累起大量科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实现科学课堂的学习目标。在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要从科学课程的特色入手,充分运用设计情境、微课录像、动感展示、情境模拟等方式,增加科学实验的有趣程度,降低实验的课堂教学难度,进一步优化科学实验过程,提高学生
目的:分析心理与行为干预对烧伤康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于四川省某三甲综合型大型医院烧伤外科住院治疗的烧伤康复期患者10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53)和常规组(n=53),常规组给予健康宣教、药物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与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负性情绪[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病人健康抑郁问卷(PHQ-
王一川著作《艺术学理论要略》通过探究与辨析艺术学理论的学科身份以形成明确的主张,为新生的艺术学理论及其学科建设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这一辩护是从“质疑”的混声中给出的强势回应,从而架构起艺术学理论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的脉络与骨架。此外,通过对艺术学理论及其学科发展的纵横向比较,将理论话题与实践案例融合在彼此关联的认识维度之中,以互证互进的循证方式,打开理论探索的新境界和新视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完成我们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而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关于产业的振兴。产业振兴是全面振兴乡村的先决条件与物质基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家属心理韧性、照顾负担的现状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14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韧性量表(Connor and Davidson’s Resilience Scale,CD-RISC)、Zarit照顾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 ZBI)对永久性肠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