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时空特征挖掘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is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GPS定位、卫星导航、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民用GPS等定位设备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这些GPS移动终端设备以及基于位置信息服务(Location Base Station)的各种应用产生了海量的来自移动对象的轨迹数据。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也导致这些海量移动对象的轨迹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城市发展迅速,城市空间在不断扩张,城市的交通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了判断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度和潜力。现如今,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症结往往集中于城市热点区域,如何识别居民出行热点区域和发现居民出行行为时空特征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研究常采用通俗的出行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统计研究,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移动对象轨迹数据获取越来越快速,存储越来越便捷,使得对城市交通以及出行行为规律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通过时空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出租车GPS轨迹点数据进行研究,探索城市居民出行行为规律,为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出行等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本文对出租车GPS轨迹点数据进行挖掘研究,按照工作日与休息日两方面,将全天划分不同时段研究出租车运营的规律性特点,同时在空间上发现居民出行的热点区域,并且针对出租车的载客轨迹进行聚类发现载客出行的移动模式特征。因此,本文的研究发现:(1)针对预处理后的出租车轨迹数据,从日出行量、载客时长、载客距离、空载率四个方面结合工作日与休息日两个层次来总结得出出租车出行(2)的时间特征规律:工作日的居民出行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期特征;休息日的出行高峰相对较为滞后,而且休息日的出行量较为稳定。载客时长主要集中于5-20分钟之间,载客距离主要集中在3-15Km之间,并且工作日的出行主要为短途出行,休息日的出行主要为中途出行。工作日的空载率特征随着时间变化较大,与工作日的出行规律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休息日的空载率特征比较稳定,在早晚高峰阶段,工作日的空载率均低于休息日,下午和晚间工作日的空载率高于休息日。(3)结合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对城市居民出租车出行的载客热点区域进行探测分析。通过全局Moran’sⅠ指数、Moran’s Ⅰ散点图来分析出租车上下客点的空间集聚性,比较一周的全局Moran’s Ⅰ指数发现,休息日的Moran’s Ⅰ指数比工作日低,说明工作日出租车上下客区域比较集中,而休息日则比较分散。引入核密度分析法来分析城市出租车上下客的热点区域分布规律,结果发现一天中各时段的上下客热点区域主要为交通枢纽火车站区域与商业中心新街口区域,其他上下客热点主要集中在鼓楼、夫子庙、大行宫等科教文化集中区域,并且休息日的上下客热点同工作日相比较为分散。(4)在传统 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算法的基础上根据轨迹数据的特征提出了适合海量轨迹空间聚类的TR-OPTICS(Trajectory OPTICS)算法。该方法选取出租车轨迹中的载客轨迹为研究对象,经过轨迹特征点选取采用MDL(Minimum Description Length)方式进行轨迹的二次划分,通过计算载客子轨迹之间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角度距离来度量载客轨迹的相似性。在聚类算法上采用外包矩形作为核心轨迹的搜索邻域,同时重新定义轨迹核心距离与轨迹可达距离,用邻接表代替空间索引来降低算法的复杂度。并且经过多次实验与传统OPTICS 算法、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对比,本文提出的TR-OPTICS算法的算法执行效率均优于其他两种算法,本文算法的聚类结果可以有效发现载客子轨迹簇并且优于其他两种算法。
其他文献
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作为区域的主要供水水源,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持续几十年来的超量开采,使得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出现严重的枯竭状况。地下水人工回灌作为修复地下水降落漏斗,恢复区域水位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保定一亩泉生态回补试验场开展的回灌试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地下水动态监测、水位统测数据,水样分析结果,同时运用GMS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回灌条件下的地下水水动力响应过程,得到以下结
我国政府采购的范围逐步扩大,采购规模也以高过财政支出和GDP增长率的速度显著增长。中国政府采购不仅在社会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社会期望。评审实际是政府采购采供链条最重要的环节,对其信息公开的要求较高。但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践行,评审的信息公开却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梳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紧迫。本文关注评审信息公开,对政府采购和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相关理论和法
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进行融资是股份公司筹措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有效地借助直接融资的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融资压力。但是由于公司债市场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效率。债券担保作为一种增信机制,可以有效地向市场传递企业相关信号,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完成债券融资的流程。本文首先从信息不对称和担保增信两部分的理论层面分别分析债券担保对债项评级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再结合当下公司债市场、
近年来,社会热点新闻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兴起的概念股分类就是这种现象的集中体现。但是由于概念股分类方式主要立足于新闻事件,与传统的行业分类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为了对概念股的相关事件进行研究,本文假设在投资者实际分类股票的过程中可能包含至少两种相对独立的分类机制,一种是行业分类使用的产品导向分类机制,另一种是本文提出的立足于热点新闻的媒体导向分类机制。基于以上假设,本文希望探究的核心问题是媒
公司风险投资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公司风险投资成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据统计,截止2018年12月,美国的公司风险投资额共711亿美元,占美国全部风险投资额1350亿美元的52%,首次超过了传统风险投资的639亿美元。1998年是中国公司风险投资的元年,从2013年起,我国的公司风险投资行业快速发展。二十多年来,公司风险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占整个风险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当前,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十九大报告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可持续”的要求,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环境保护、资源永续利用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承担着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最重要职能,
上世纪以来,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股票市场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升资产价格,完善公司治理水平,但几次金融危机后,也有相反意见认为金融自由化可能促进了投机活动,资本进出更是可能带来波动性,从而影响经济稳定。我国一直在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近年来放开了国外资本投资我国股市的多种渠道,这些措施都建立在股票市场开放对经济发展有正面影响的理论基础上,以期开放政策能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投资者信心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展经验也表明我国的民营经济只能不断壮大,进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绝不能被弱化或离场。但是,考验民营企业能否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决定性因素便是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因此,它们应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以获取“跑步式”的转型发展。与此同时,国家正积极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国资背景股东的引入可能意味着更为通畅的融资渠道和更充沛的
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力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兴衰,企业应用股权激励吸引人才的现象也日益广泛,在众多结算方式中,股票期权逐渐超过限制性股票成为了主要结算方式。但在企业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乱象,特别是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计量情况。为分析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描述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按照统计结果选取了应用逐渐广
自中国2012年实施反腐败新政以来,其对公司行为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实证分析反腐败新政对公司现金持有政策的影响。以2008年至2016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反腐败新政后,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显著下降。进一步,本文还分析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结果显示,反腐败对国有企业现金持有量下降的影响显著高于民营企业。本文还发现,反腐新政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在有融资约束的公司更显著。最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