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临床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j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国际老龄化趋势的日渐明显,老年手术患者成为一个重要的特殊麻醉群体,但尚缺乏在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时如何选取合适靶浓度的详细资料。本研究旨在探求国人60~69岁和70~79岁年龄段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P50),以及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和切皮刺激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R50),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51例60~79岁, ASAⅠ-Ⅲ级,需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年龄分为两组:Ⅰ组60~69岁,Ⅱ组70~79岁。第一部分共40例病人,采用Dixon改良序贯法测定ECP50。两组第一例病人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2.5μg/ml,第一步浓度梯度为0.5μg/ml,出现≥3个阴阳反应的交替波形后,第二步浓度梯度减小为0.2μg/ml,直到再次出现≥6个阴阳反应的交替波形。通过计算两组第二步各阴阳反应交替中点的均值来获得ECP50。第二部分共111例病人,依据接受刺激(插管或切皮)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四组:Ⅰ-TI组(60~69岁插管组)30例,Ⅱ-TI组(70~79岁插管组)30例,Ⅰ-SI组(60~69岁切皮组)26例,Ⅱ-SI组(70~79岁切皮组)25例。与第一部分同样采用Dixon改良序贯法测定各组的ECR50,第一步浓度梯度为0.5ng/ml,第二步浓度梯度减小为0.2 ng/ml。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初步设为第一部分所测得的ECP50,进一步调节浓度达到BIS在50~60之间。TI组第一例病人和SI组所有病人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均设为3.5 ng/ml,SI组病人在插管后即将瑞芬太尼浓度下调至预设浓度,SI组第一例病人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设为2.5ng/ml,此后病人瑞芬太尼浓度依据上一例病人的反应而增减。计算方法同第一部分,可分别获得Ⅰ-TI组、Ⅱ-TI组、Ⅰ-SI组、Ⅱ-SI组的ECR50。结果国人60~69岁年龄段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时ECP50为2.22μg/ml,在丙泊酚输注,BIS稳定在50~60时,抑制TI和SI的ECR50分别为2.90ng/ml和1.90ng/ml;70~79岁年龄段老年患者意识消失ECP50为1.81μg/ml,比Ⅰ组明显降低(P<0.05) ,抑制TI和SI的ECR50分别为3.16ng/ml和1.77ng/ml,与Ⅰ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时靶浓度的选择应注意个体化,精细化。在60~79岁年龄段的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ECP50逐渐降低;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抑制TI和SI时,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调整,注意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对于高龄和危重症病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浓度的选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为前导,探索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业发展新出路。
民族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旋律和风格等特点对乐谱进行适当的创造,给作曲家创作的静止音符创造出实际的音响效果,通俗地讲,就是用歌声将作品表
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的耗费并未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而得到较为合理的补偿,重精神轻物质的激励方式仍沿袭着平均主义的作风。要对国有企业经营
[目的]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研究突触素(SYN)、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在中枢神经不同部位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探讨脊髓损伤机理研究提供试验基础。[材料和方法]1、实验
目的:比较自体肌腱移植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兔前交叉韧带的组织学结果。方法:从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后腿取趾长屈肌腱作为移植材料。用作同种异体移植的肌腱取材后装入双层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高新技术企业则扮演着将科技转变为第一生产力的角色,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健康可持续发展中
研究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当前,国内
【背景和目的】再生基因(regenerating gene,Reg)蛋白是一种胰腺炎时自胰液中提纯的炎症蛋白,再生基因蛋白家族属钙依赖的植物血凝素超家族。它代表一组分泌蛋白,其功能相当于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很常见的创伤性疾患,发病患者的数目与日俱增。如何促进损伤神经恢复,在神经长入肌肉之前预防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功能,最大限度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 PCNN)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神经网络,其神经元模型是依据猫、猴等动物的大脑皮层上同步脉冲发放现象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