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列。然而,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对它的预防和治疗仍然缺乏有效的手段。因此,深入探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微小RNA(micro RNA,mi RNA)已被证实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大量的前期研究显示,微小RNA221/222(mi R-221/22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460细胞中,通过转染微小RNA-221和微小RNA-222的模拟物以及抑制物模拟其在H460细胞中表达上调和下调以及之后进行的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微小RNA-221表达水平的研究,揭示mi R-221和mi R-222在调控人类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中通过体外转染mi R-221和mi R-222模拟物(mimics)以及mi R-221和mi R-222抑制物(inhibitors),使mi R-221和mi R-222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中的表升高(mimics组)或者降低(inhibitors组),并通过CCK-8以及Ed U染色检测细胞活力及增殖情况的改变;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mi R-221和mi R-222的潜在靶基因,并检测mi R-221/222模拟物及抑制物对其潜在靶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从而初步揭示mi R-221和mi R-222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中的潜在靶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Taqman MGB探针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 R-221的表达水平,以看家基因U6sn RNA为内参,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统计分析表达水平的差异;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27蛋白在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H460细胞中转染mi R-221和mi R-222模拟物48h后,其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均显著增加,同时H460细胞内p27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降低。相反地,和对照组相比,在H460细胞中转染mi R-221和mi R-222抑制物48h后,H460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均显著降低,同时H460细胞内p27的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增加。组织水平上,mi R221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不同临床病例特征组间mi RNA-221表达水平女性(31.55±17.74)比男性(11.34±8.39)高,无吸烟史(25.76±17.73)比有吸烟史者(10.81±8.09)高,腺癌(20.54±15.71)比鳞癌(7.402±7.8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影像学分型、肿瘤大小、淋巴转移、组织学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p27在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mi R-221和mi R-222可促进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460细胞的增殖,提示mi R-221和mi R-222可能参与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发生;mi R-221和mi R-222可能通过影响其靶基因p27的表达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mi R-221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可能成为鉴别(非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与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其可能发挥癌基因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