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规范的八、九设防烈度区RC框架地震反应特征及损伤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70780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已于2002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提高了包括层间位移角限值、最小配筋率、柱—梁级差系数等等在内的一系列抗震设计措施。基于新规范抗震措施设计的八度区二级框架、九度区一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能否达到规范预定的抗震设防目标有必要通过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予以检验;对基于新、旧规范设计的框架地震反应的比较则有助于了解新规范调整后抗震措施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程度。通过时程分析所得到的层间位移角分布、结构最大顶点位移、楼层侧移分布以及塑性铰分布可以直观了解地震反应,而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损伤分析方法能相对准确、方便、快捷地判断结构构件的损伤,把握结构的相对薄弱杆件或楼层。本文按照新规范设计了设防烈度分别为八度、九度的两个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典型框架,按考虑板筋与不考虑板筋作用分别计算梁的屈服水准,然后对两榀框架分别进行设防烈度地震作用和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和损伤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本文设计的八度区二级及九度区一级框架的截面尺寸均由最大层间位移角控制,框架柱配筋受最小配筋率影响很小。②八度区二级框架考虑板筋与不考虑板筋情况下,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的地震反应均不大,仅少量梁端出现塑性铰,柱端则几乎无塑性铰出现;在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柱铰分布较为集中,尤其是在考虑板筋作用后个别地震输入下框架有形成层间侧移机构的趋势。③九度区一级框架考虑板筋与不考虑板筋情况下,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除El Centro和Taft波输入下的反应稍大外(梁端出现数量较多且多双向屈服的塑性铰),按“3+1”选波的反应均不大,顶部两层柱端出现少量转动较小的塑性铰;在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总体反应表现良好,形成了以梁端塑性铰为主的耗能机构。这说明新规范对九度区一级框架采取的抗震措施是有效的,能够实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④从八度区二级、九度区一级框架的地震反应看,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考虑板筋与不考虑板筋作用的反应结果无明显差异;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预不考虑板筋时相比,考虑板筋作用后梁端塑性转动有所减小,个别梁端塑性铰消失,柱端塑性转动有增加趋势,个别柱端新增塑性铰,整体反应有减小趋势,但幅度<WP=5>不大。⑤由于新规范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减小,与文献[13]相比本文的框架截面尺寸有所增大。不考虑板筋作用,无论是在设防烈度地震还是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按新规范设计的八、九度区框架的地震反应明显优于文献[13]的分析结果。⑥八度区框架在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个别地震波输入下的柱脚转动偏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规范规定的柱脚弯矩增强系数1.25偏小;九度区框架在罕遇烈度作用下的柱脚转动普遍不大,说明一级框架柱脚增强系数1.5是可以接受的。⑦分析了楼层滞回耗能沿竖向分布规律,发现能量分布沿楼层自下而上有减小趋势。⑧对Park-Ang模型分别取耗能因子为0.05、0.10及0.25,讨论了由于低周疲劳引起的损伤在总损伤中所占比重。分析结果表明,对构造良好的构件()低周疲劳引起的损伤在柱中不超过5%,梁中不超过20%。⑨分别讨论了由构件损伤加权得到层损伤指数以及由层损伤加权得到结构损伤的几种不同加权方法的优劣,分析结果表明,按杜修力模型加权构件损伤得到层损伤,按欧进萍模型加权层损伤指数得到结构损伤更为合理。 ⑩编制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损伤程序,对本文设计的两榀框架进行损伤分析,得到构件、层及整体损伤指数;对时程分析结果采用损伤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准确、迅速地了解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和地震反应特征。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对滇西南地区含有软弱夹层的岩质高边坡在地震荷载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应用了极限分析上限法和模型试验法对含夹层的岩质边坡的在地震荷载下的稳定性进行分
巨型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是指由几个大型结构单元所组成的主结构与其它结构单元组成的次结构共同工作,从而获得更大的整体稳定性和更高的效能的高层建筑结构
本文主要对掺有石墨渗浇纤维混凝土SIFCON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两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论文介绍了制作掺石墨渗浇纤维混凝土SIFCON所需的原材料及试验设备,重点叙述了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并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波形钢腹板箱梁的设计与力学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箱形梁设计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足尺梁的试验
本文在分析与总结了以往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首先把水—土视为两相介质,从动荷作用过程中各个时刻的应力、应变、孔压及动力平衡的实际特征出发,将动力平衡视为动、
为满足住宅空间的灵活性、多样性、适应性和可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楼面无梁、墙面无柱、“一户一板”的住宅结构体系——大空间住宅剪力墙结构体系。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为
通过在RC框架中增设耗能支撑可改善原结构抗震性能。普通偏心支撑将钢筋混凝土梁作为耗能梁段,在地震中易导致混凝土梁脆性破坏,震后修复困难。Y形偏心支撑加固RC框架结构虽将
多功能混凝土空心砌块是集承重、保温、装饰等功能于一体的砼空心砌块,砌块整体通过双排的盲孔(或半盲孔)、孔洞错排来实现砌体垂直传力、保温,该产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因规模和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其安全稳定在地铁建设过程中极其重要。正确掌握地铁车站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特点,对于基坑的合理设计与安全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水翅现象在溢洪道的闸室闸墩尾部的泄槽段等位置时有发生。它的存在,尤其是在高坝大流量高流速的情况下,将给溢洪道的边墙与泄槽底板以及下游消能设施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