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U型管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与模拟分析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dbook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由于其节能与环保特性,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单孔成井深度一般为100m左右,属于深埋管系统,深埋管系统具有换热性能稳定,节省工程场地面积等优点。   本文首先从理论分析出发,总结了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特点,回顾了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发展历史,深刻认识和了解了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机理,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和模拟分析奠定了基础。   然后对钻孔外采用有限长线热源模型,钻孔内采用准三维传热模型,建立了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制模拟程序,分析了埋管内流速、进口温度、土壤导热系数、回填材料导热系数、钻孔深度等因素对地埋管单位孔深换热量的影响,并且计算出了基于各种热流条件和土壤热物性参数下的埋管热作用半径。   对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简介,着重对半经验公式法进行了介绍,并比较分析了各项传热热阻的不同计算方法,发现不同的热阻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差别较大。基于现行规范上的埋管长度设计方法,从初投资的角度初步分析了单U管和双U管的技术经济性能。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地源热泵相关工程的地埋管长度计算提供借鉴。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A03建筑上的深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布置了一套数据监测采集系统。根据2008.08~2010.03的实测数据,分析了空调末端实测负荷的运行状况和变化规律;从埋管内流速及进口温度、埋管内流体平均温度的变化速率,地埋管累计吸(放)热量等方面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从热泵机组季节EER(COP)的角度对所测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重要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建立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库,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滑坡土体液化破坏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形式,静态液化相关的滑坡破坏常常具有突发性,影响范围广,灾难性大,经常摧毁工程,破坏房屋,中断交通等,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
随机性是工程结构的固有特性,所以对薄壁箱梁开展随机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因此,本论文研究建立了箱形梁的剪力滞效应,基于随机场Karhunen-L0eve级数展开方法
5.12汶川大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普遍出现“强梁弱柱”的破坏模式,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破坏模式未能实现,究其原因,没有合理考虑楼板对框架梁抗弯能力的增强作用是
DX桩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桩,是在普通直孔桩的基础上通过液压挤扩装置在桩身不同部位设置扩盘而成;通过将扩盘布置在地基土体的坚硬土层上,DX桩能充分利用地基土体的承载力
无机植筋胶是一种以高性能水泥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比例的矿物外加剂拌合而成的具有高强度,微膨胀等特性的无机混合物,能在基础加固等有地下水或潮湿环境下使用,具有很好的耐
索结构广泛应用于悬索屋盖、幕墙结构、输电塔线体系、桥梁结构、桅杆结构等建(构)筑物中,具有质量轻、抗弯刚度小等特性。索结构的风振影响不可忽视,因风振失稳导致的事故时
由于无加热装置的日光温室室内空气温湿度已不能满足我国严寒、寒冷地区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需要寻求节能途经来调控日光温室室内空气温湿度。土壤作为太阳能的蓄放载体,可以
连柱钢框架结构是通过耗能连梁连接钢框架结构的毗邻双柱构成,地震作用下连梁首先屈服耗散地震能量,避免或延缓主体结构的损伤,该结构与支撑框架机构相比可提供更大的自由空
随着我国城市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以及人们对地下空间的不断利用,地下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开挖深度也越来越深。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课题,工程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基坑工程事故,这都
子集模拟和线抽样是两种高效的可靠性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子集模拟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引入合理的中间失效事件,将小失效概率表达为一系列较大的条件失效概率的乘积,这些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