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公司融资选择研究——基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视角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选择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与公司的资本结构直接相联系,对该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财务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在这个方面,国外许多学者以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环境为背景对公司融资选择进行过广泛、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而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具有不同于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制度背景和公司特点,所以我国公司的融资选择行为有可能与国外不同。在我国,一些学者研究公司融资选择时发现“股权融资偏好”现象,与国外经典的融资选择顺序理论的预测正好相反。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来解释这一“异常”现象。 本文采用“演绎推理”和“比较归纳”的思想,构建了在一定条件下的公司融资选择理论模型,分别探讨了信息完美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控制权私人收益如何影响公司的融资选择。尝试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角度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选择的偏好。与此同时,本文选取1999年至2004年的6197个有效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情况。在实证研究中,分两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状况,即首先检验上市公司内外部融资选择情况,然后再检验外部融资中债务和权益融资的选择情况;将整体样本分两个阶段(分别为1999-2001和2002-2004),比较不同时期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情况;按照规模、获利能力、成长性、股权控制状态等公司特征对样本进行分组,比较研究不同特征公司的融资选择情况。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关键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研究创新;第二章按照融资相关理论演变的过程,系统地回顾了权衡理论、信号理论、啄食顺序理论和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第三章主要从国家、市场和公司三个层面分析了与融资相关的制度背景;第四章是融资选择的理论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视角构建公司融资选择理论模型;第五章是融资选择的实证检验,对内、外部融资选择和外部融资中股权与债务融资选择进行实证检验,在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按照一些关键变量从不同的角度对全体样本进行分组比较,以期发现影响公司融资选择的重要因素;第六章总结全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构建融资选择模型。在围内,已有融资选择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实证描述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融资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现象,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尝试。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思想,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视角构建了公司融资选择理论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公司融资选择情况。 2.目前国内对于上市公司融资选择的实证检验主要集中在公司杠杆存量水平上,而作为公司存量的公司杠杆水平是自公司成立以来融资累计的结果,不能很好表明公司当期的融资偏好,从公司融资增量的角度通过建立实证模型检验公司融资选择偏好,更能贴近我们要研究的融资选择问题。本文在借鉴 Shyam-Sunder and:Myers(1999)等实证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分步骤、分阶段、分组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情况。 3.实证研究结论的新发现。我国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并且很少有人研究内外源融资选择问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整个研究时期,上市公司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内外源融资的偏好,但是在不同时期出现明显的差异,前一阶段明显表现出外源融资的偏好,后一阶段明显表现出内源融资的偏好;对于外部融资而言,总体来说,上市公司偏好债务融资,不过有些类别的上市公司明显偏好股权融资,例如有股权融资资格的上市公司。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发现与上述被普遍认为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结论不太一致。
其他文献
自从1989年,当 Holbrook和 Schindler在《消费者研究杂志》上第一次把怀旧引入到消费者行为领域,怀旧营销就在随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成为了西方学者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
自三峡库区蓄水以来,库区不少滑坡监测位移–时间曲线呈台阶状阶跃变化,靠椅状土质滑坡尤为明显,此现象加大了滑坡稳定状态的识别度,严重影响滑坡的预警预报.以白家包滑坡为
自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应用型科研院所转制工作以来,我国科技体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机制改革到结构调整、从封闭运行到开放重组。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大大小小上万家的科研院所完成了转制工作。脱离了政府管控的转制科研院所拥有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开放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因此,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成为转制科研院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运用
西部山区工程建设揭露了众多大型弯曲倾倒变形体,多具有软硬互层结构,水平深度可达300 m.为进一步探明软硬互层反倾边坡的倾倒变形机制,融合离心模型试验与UDEC模拟,研究了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