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县返贫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y1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目前社会一直存在的问题,虽然2020年我国已经全面实现脱贫目标,但相对贫困状况依然存在,脱贫户返贫风险也很高,针对如何才能巩固好脱贫攻坚战的成果与国家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而对于脱贫户可能会发生返贫的问题,贫困人口如何脱贫,依旧值得探索。而目前国内针对脱贫原因的探讨和防返贫问题的研究还是较少,所以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找到脱贫的真实原因,从而发现主要的返贫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对预防性地控制未来可能的返贫风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榆县由于耕地质量差、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原因,导致该县长期经济水平滞后,2018年前多年一直被认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由于该县各级政府多方面努力使其实现了脱贫,但相对贫困仍然存在,因此,仍然存在发生返贫的风险。首先,本文通过对通榆县的六个乡镇的200户脱贫户进行调查问卷,获得了相关数据,并且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运用符号检验方法、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t检验方法找到了影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原因,即外出收入增加、国家产业项目帮扶、电子商务发展、种植养殖收入及政府的直接帮扶。其次,本文通过对通榆县的脱贫原因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进行了充分分析,得到了该县未来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点。最后,本文针对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决定通榆县是否脱贫的最主要因素,并且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未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二,影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因素为“外出务工、电子商务发展、国家产业项目帮扶、种植养殖业和政府的直接帮扶”5个因素,并且这5个因素在未来均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这5个因素就成了通榆县未来可能发生返贫的主要风险点。第三,针对这些返贫风险点,本文提出来以下主要对策建议:加大后续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高教育文化水平;完善教育保障体系;提高种植业水平;加快养殖科技创新步伐。
其他文献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稳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相关举措,引导各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然而,由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持续增加,原有的风险管控措施已经很难跟上小微企业信贷发展的步伐。因此,各金融机构亟须对小微信贷业务的整个风险管控过程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降低小微信
2021年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标志着历经8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一些脱贫基础薄弱的脱贫户和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一般户仍然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道远。接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当其冲的要加强易致贫返贫人口监测,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底线。基于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时期,探索
目的 分析母亲孕期心理弹性对儿童出生后小婴儿期亲子互动的影响及产后抑郁症状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 以上海亲子队列2016年4月—2020年6月纳入并完成产后2月随访的母亲及其婴幼儿3 429对为研究对象,使用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孕期高心理弹性对亲子互动不足影响,因果中介模型和分层分析评估产后抑郁症状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 母亲孕期高、低心理弹性组分别为1 738人(50.69
长期以来,贫困一直是一个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话题,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战的总结表彰大会中庄严地宣布,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在现行标准下基本实现全面脱贫。毋庸置疑,我国在扶贫工作方面已经做出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了。在过去开展扶贫工作过程中,家庭收入水平一直被政府作为扶贫工作标准,但是随着我国对贫困问题的重新审视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实际上处于贫困状态的个体及其家庭成员,不
目的 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和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儿65例,随机分为头部亚低温组24例、全身亚低温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三组均给予常规维持治疗,头部亚低温组采用冰帽系统实施亚低温治疗,全身亚低温组采用冰毯系统实施亚低温治疗。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后0、24、48、72 h振幅整合脑电图变化,治疗后7 d、14 d、28 dNBNA评分
研究背景:2020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对于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过渡期,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过渡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国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贫困治理问题的主要矛盾。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寻找因病致贫返贫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内部结构,量化分析因病致贫返贫各影响因素在现阶段的
2013年,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全国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的精神,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从2012年底的9899万到2019年底的551万,平均每年减少一千万人。到2020年底,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解决。随着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如何巩固现有的脱贫成果,使脱贫攻坚实现持续性成为
2021年2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710万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脱贫。然而,残疾人由于自身能力限制,稳定增收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不足,存在较大的返贫风险。在全面脱贫背景下,如何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残疾人群体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是当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和访谈法,运用元治理理论和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以山东省A市为例,研究全面脱贫背景下残疾人返贫阻断问题。首先,总结了政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之后,我国微量化的返贫现象普遍存在,防止返贫问题无疑是我国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返贫现象的发生不仅会侵蚀脱贫成果,还会对后续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等工作形成阻碍。所以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防止返贫的机制成为了当务之急。教育作为“拔穷根”的基本政策之一,其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教育对于防止返贫的作用如何,有待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围绕受教育水平对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