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破碎世界的乌托邦之旅—《五号屠场》主题分析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当代文坛富有创新精神、颇具艺术特色的作家。其作品数量众多,并融合多元的小说技巧,尤其在主题上关注现代文明中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经历,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其1969年出版的第六部小说《五号屠场》不但秉承了其科幻小说的通俗形式和冷峻的黑色幽默风格,而且在主题上凸现了严肃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积极的乌托邦追寻主题,深受读者和评论界认可,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作为重要小说家的地位。  这部作品带有浓厚的自传因素,以与作者具有相似的二战创伤经历的主人公毕利·皮里格利姆的荒诞离奇经历和认知为媒介,反映出作者自己的精神之旅线索,带有和平反战和追寻美好社会组织形式与个人生存方式的鲜明人文主题。它巧妙采用非线性叙事方式,对二十世纪西方文明支离破碎的状况予以检视、反思,并以对传统时空观念的颠覆解构为基础,对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关于生命、知识与真理等基本问题予以批评和颠覆,然而,作者像后现代众多文本一样,反对单一固定的原则,使作品成为一个开放式文本,折射了人类求知的永恒精神之旅。本论文将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社会历史与文化分析的视角,集中揭示笔者的主题阐释理解方式。  论文分为四章,在逻辑上是逐步递进关系。第一章以冯内古特生平和创作研究为基础,展现西方二战后深受创伤、支离破碎的精神废墟状貌以及此历史文化语境中作者的创作表达,总结出作者对西方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和反思倾向。第二章重点举证在《五号屠场》中主人公皮里格利姆无法主宰命运,在过去、现在和虚构的特拉法玛多外星之间荒诞的频繁时空旅行,揭示其中所反映的作者对战争梦魇的愤慨,表明传统价值观无力阐释人在现代经历中迷惘无助困境的尴尬,并展示作者通过对比外星文化和地球文明,对前者代表的价值观的某种认可和皈依。第三章立足前章问题,归纳总结小说的颠覆探索精神,首先解构传统的单一的线性时空观念,重构共时与历时并存、历史和现实并存、虚构与写实并存的崭新艺术空间,以陌生化的视角重新审视生命与死亡的含义,并对永恒、知识、真理、秩序和信仰等众多基本问题展开讨论。第四章总结小说在破碎世界中执著追寻真善美理想国的主题特色。分别追踪小说主人公以及作家追寻理想国的精神朝圣之旅。由此可见,冯内古特是一个有着严肃艺术追求的优秀作家,他将小说作为一种重构现实、追寻真理的重要精神力量和表达手段,颠覆了传统文化中的谎言、偏狭和荒谬,体现出深刻的反省倾向,也使《五号屠场》成为一部执著于探索美好世界的精神文本。
其他文献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戏剧史上著名的戏剧作家。他的创作在主题和风格上都得益于欧洲荒诞派剧作家。本篇论文通过分析阿尔比早期的三部作品—《动物园的故事》(1958),《美国
9月20日沪指回落到反弹起点,甚至再创新低2023之后,大盘是再次筑底,等待反弹,还是会就此杀向2000点下方?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9月7日发起的反弹,究竟是一波什么性质的行情?如果是一波“中级反弹”行情,则在短期回落前期低点之后,大盘将蓄势整固,准备新一轮的反弹(甚至是更为持久、强势的反弹);否则,如果仅仅只是又一次的技术性修复行情,则此次回落2023之后,沪指极可能就要跌破20
可读性是指文本对读者的吸引力,是衡量一部儿童著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修辞格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增强文本可读性的有效方式之一。读者群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文学文本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