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化瘀颗粒影响ACLF患者外周血Th17在CD4+T细胞频率下降的临床观察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y_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明确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的IL-17+(interleukin17,IL-17)细胞在CD4+T细胞中表达比例,观察解毒化瘀颗粒通过降低外周血中Th17(T helper cell17,Th17)细胞频率因而改善ACLF患者的预后,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在ACLF治疗中对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干预。  方法:采用开放性、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实验方法,将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入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10名符合诊断依据的受试者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解毒化瘀颗粒+西医基础综合)和对照组(西医基础综合治疗)。筛选依据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两组患者(无进行乙肝、酒精肝等治肝病病因区分)均采用相同治疗措施及原则的西医基础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口服治疗。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检测血清ALT、TBIL、PTA等相关生化指标,通过8周的临床观察,应用MELD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由于IL-17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故采集患者在治疗第0、4、8周的晨间空腹静脉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患者IL-17+细胞的数量,与采集的外周血中的CD4+细胞比较,得到Th17细胞频率的变化情况,评价解毒化瘀颗粒在治疗ACLF中对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干预作用。  结果:解毒化瘀颗粒+西医综合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方案能明显降低患者MELD的评分,优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组(P<0.05),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改善凝血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同时,通过采集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L-17+细胞的数量,可发现治疗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MELD评分比较,说明解毒化瘀颗粒能减少ACLF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达,起到降低Th17细胞的表达从而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效力,从而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抑制Th17细胞分化以及分泌IL-17相关。  结论:  (1)解毒化瘀颗粒能明显改善ACLF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  (2)解毒化瘀颗粒能改善ACLF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3)Th17细胞频率与ACLF预后负相关,其介导的免疫反应是诱导ACLF肝脏损伤的重要部分。  (4)经过该次临床观察,发现解毒化瘀颗粒能够通过降低ACLF患者外周血CD4+细胞中IL-17+细胞的细胞数量,从而降低Th17细胞的频率,通过干预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避免肝损害进一步加重,从而改善ACLF患者的预后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一种骨关节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骨骼肌萎缩,关节功能丧失,极易致残。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Th17细胞能够
目的:通过设置随机对照组,观察三圣汤加三七粉对肝肾亏虚、痰瘀交阻型腰椎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应用本方治疗腰椎骨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来自
目的:通过观察水蛭素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能否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 方法:建立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采用胶原酶生理盐水0.8ul(1u
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趋势在不断增长,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肢体麻木疼痛、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甚至痿废失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亦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有血管、代谢、神经生长因子、自身免疫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