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筛选出山东省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的典型指标,并通过对山东省女子排球队24名队员竞技能力指标实测结果的分析,明确了山东省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指标体系,揭示了山东省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并建立了山东省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本研究结果对于山东省女子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和训练调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非参数检验和因子分析确定4项形态指标:身高、下肢长、指距-身高、跟腱长;3项机能指标(另有1项调查指标):最大心率、最大吸氧量、血红蛋白、视野;4项素质指标:60米、36米移动、助跑摸高、1分钟直腿仰卧起坐计数;13项技术指标:发球抛球、发球击球动作、发球击球点、垫球时身体姿势、垫球时手臂姿势、垫球时击球动作、传球击球点、传球手型、传球动作、扣球助跑起跳、扣球击球动作、扣球手法、落地缓冲;14项战术指标:运动员掌握进攻战术数量、进攻战术意识的强弱、进攻战术应用的全面性、熟练性、灵活性、创造性、效果、运动员掌握防守战术数量、防守战术意识的强弱、防守战术应用的全面性、熟练性、灵活性、创造性、效果和17项心理(智力)指标:成就动机总分、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主动性、意志总分、个体失败焦虑、自信、社会期待焦虑、躯体焦虑、灵活性、理智性、情绪性、社交性、兴奋性、智商,为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测试指标,并作为山东省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检查性项目和可控因素,在竞技能力训练过程控制和评定中实施。2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山东省优秀女子运动员中基础的、有鉴别性的指标归纳为19个因子,并由此确定山东省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基本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身材高大、指间距长、下肢修长、跟腱较长;有氧代谢能力较高、机能状态良好、视野开阔;移动速度快,良好的灵敏性、下肢爆发力和腰腹快速收缩力量;技术动作完成准确、合理、质量高、基本技术掌握较全面;掌握战术数量多、运用全面、熟练、灵活、创新、效果好;成就动机高,参与倾向强、意志自觉、果断、自制、坚韧、主动性较高、个体失败、社会期待、躯体焦虑水平低,自信心强、适应能力强、理智、对目标建立现实而合理、情绪稳定、乐于与人交往、精神充沛、心理激活能力较高;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并以竞技能力指标实测值为参照值,构建山东省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3山东省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实现了科学选材和模式化训练。为教练员前瞻性训练目标分析与决策,科学调控运动训练过程提供了参考依据;信息化训练平台(CCIMP)系统的开发实现了这一过程的智能化处理与分析。4运动训练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由多层次结构组成的复杂系统,从理论角度上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是困难的。本文从影响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诸多因素入手,对山东省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进行初步的、限定性的探讨,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模型训练与评价的问题,建议今后继续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