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复感染致病毒性心肌炎心室重构的发生机制,MMPs家族在心肌炎心室重构过程的作用及与相关的细胞因子之间的作用。通过中药干预探讨对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建立重复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用CVB3m病毒以剂量梯度倍增方式连续4次经腹腔感染小鼠,治疗组于首次接种病毒当日给予灌胃给药,持续至60天。在末次感染后不同时期观察HE染色光镜下心肌形态学变化、脏器指数变化、VG染色心肌胶原间质增生变化、RT-PCR法测定心肌中细胞因子MMP-1、TIMP-1、TNF-α、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中的MMP-1和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和TGF-β1水平。 结果:①病理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未见异常,中药组、西药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较病毒组明显减轻。②心脏指数变化:病毒组、中药组、西药组小鼠心脏指数高于正常组,但病毒组小鼠心脏指数明显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③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末次感染后5~10d),心肌内坏死灶较多,大量炎细胞浸润,TNF-α转录和翻译水平明显增加。MMP-1变化与TNF-α并行;各治疗组对早期TNF-α 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同时亦对MMP-1表达有抑制作用;在慢性期(末次感染后20d)心肌坏死灶逐渐吸收,胶原增生明显,血清中TGF-β1表达增加,心肌中TIMP-1水平与之并行。出现早期心肌纤维化改变。各治疗组检测结果显示:对TGF-β1表达有明显降低趋势,同时亦下调TIMP-1表达水平,且与病毒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①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重复感染致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坏死和心室重构的实验动物模型。②本研究通过实验证实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