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构景艺术和环境设计的角度,从剖析宗教建筑旅游功能入手,对云南寺观园林环境做初步的探索研究。试图通过总结、归纳和分析寺观园林环境的类型、选址、布局、构景、空间和环境的处理等问题,摸索云南古代建筑和环境园林化的一些规律和途径,探索宗教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对策及对宗教园林环境的旅游开发方向。 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解释了寺观园林环境的概念,阐述了寺观园林环境产生的思想及物质基础,分析了寺观园林环境所独具的特点。第二章就云南寺观园林的形成及发展进行了论述。从自然环境、文化特征和民族审美等方面总结了云南的特色,为下一章的论述打下了基础。第三章从园林选址、群体布局、空间处理、意境营造、单体建筑五个方面分析了云南寺观园林的环境特征。并以巍宝山、鸡足山、沙溪寺登街兴教寺、昆明圆通寺作为实例进行个案分析。第四章对云南寺观园林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特别指出开发的文化定位、真实性原则及社会协作与人文背景改良——更高的保护境界。最后在论文的附录中收录了《佛罗伦萨宪章》全文,这一针对历史园林的保护宪章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探讨,对云南寺观园林的保护和发展很有借鉴作用。 本论文属于导师杨大禹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云南地区宗教建筑研究”内容的一个部分。选题着重于云南寺观园林环境中诸要素的特征分析及其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