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润灌溉下压力水头对土壤水氮运移及蔬菜生长的影响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xiaza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润灌水肥耦合灌溉模式是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微润灌的新型灌溉模式,致力于增加作物产量,减少水肥资源的浪费,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目前关于该灌溉模式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应用相对较少,本论文研究了微润灌水肥耦合下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大棚种植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与应用,可为微润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试验包括室内土箱模拟与大棚种植试验,施用新型肥料硝酸铵钙,探究相同施氮浓度不同压力水头下土壤水分与氮素的运移规律及设施蔬菜的生长响应。在室内土箱试验中,利用土箱模拟微润灌施下土壤水分与氮素的入渗过程。在微润管埋深15 cm、土壤容重1.30 g/cm~3、施硝酸铵钙浓度600 mg/L条件下,设置5种压力水头包括1.00 m、1.25 m、1.50 m、1.75 m和2.00 m,设定试验时间72 h,测量不同入渗时间下湿润锋形状与运移距离、累积入渗量、土壤含水率与硝态氮含量等指标,进而分析湿润锋及土壤水氮运移规律,为室外种植试验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压力水头对湿润锋运移、土壤水分和硝态氮运移均有促进作用。试验水头下,增加压力水头,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及硝态氮运移速率加快,累积入渗量增多,湿润锋运移距离增大,土壤含水率等值线由密变疏。硝酸铵钙通过改变土壤孔隙结构影响湿润锋及土壤水分运移。微润灌施硝酸铵钙条件下,1.00 m~2.00 m水头内湿润体的宽深比在0.91左右,近似为以微润管为中心的圆柱体,湿润锋在水平、竖直向上和向下三个方向上的运移距离R与时间T符合幂函数公式R=a T b,且入渗系数a与压力水头正相关,入渗指数b与压力水头负相关。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符合Kostiakov经验入渗公式,压力水头对参数a、b影响显著,压力水头从1m增加至2m,参数a、b增大、参数a的变幅增大,说明微润灌施硝酸铵钙条件下,在1.00 m~2.00 m范围内土壤的入渗能力随水头增加逐渐增强,且入渗能力衰弱的速度逐渐减慢。微润灌施硝酸铵钙条件下,硝态氮在土壤表层与底层富集,硝态氮含量最小值在微润管附近,距离微润管越远,土壤硝态氮含量越高。因此在大面积施用硝酸铵钙时,要避免淋溶累积对水体与环境的危害。在大棚进行生菜、圆红苋菜与小葱的种植试验,设置3种压力水头分别为1.00 m、1.50 m和2.00 m,2种施肥浓度0 mg/L、600 mg/L,铺设微润管间距30 cm、埋深15 cm,测量不同生长时间内0~1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与硝态氮含量变化及设施蔬菜生长状况,探究微润灌施硝酸铵钙下土壤水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设施蔬菜对压力水头的生长响应,从而筛选出适宜该蔬菜的最佳灌溉模式,为设施蔬菜的种植推广提供理论参考,为大田微润灌水肥耦合灌溉模式的应用提供借鉴。试验发现:压力水头越高,土壤水分与硝态氮在表层累积量越多;施硝酸铵钙能促进土壤水氮运移,增大水分与氮素在表层土壤的累积量,对设施蔬菜增产作用明显。不同蔬菜生长习性不同,对水肥需求量存在差异,因此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优水头不同。生菜根系较浅,喜湿耐旱不耐涝,1.50 m水头下生长状况最优,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且1.50 m水头施600 mg/L硝酸铵钙下生菜产量最高,肥料利用效率最优,因此微润灌施硝酸铵钙下生菜种植的最佳灌溉方式为1.50 m压力水头施600 mg/L硝酸铵钙。圆红苋菜喜湿不耐涝,耐旱能力较强,对氮吸收量非常大,1.00 m水头下水肥供应短缺,不施氮下苋菜植株较矮细,施氮下植株偏矮壮,而2.00 m水头下水肥供应充足,最适宜其生长,此水头下苋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均最高,因此圆红苋菜种植的最佳灌溉模式为2.00 m水头施600 mg/L硝酸铵钙。小葱根系发育较浅,不耐浓肥不耐涝,1.00 m水头下小葱株高与茎粗生长速度最快,产量最高,灌溉水分生产率及肥料利用效率最大,因此小葱种植的最佳灌溉模式为1.00 m水头施600 mg/L硝酸铵钙。微润灌施硝酸铵钙若要推广至大田应用,需要考虑硝态氮淋溶累积对水体造成的危害,需要进一步研究喜氮作物对氮淋失的阻控效果。微润灌水肥耦合灌溉模式达到了高效精准灌溉、减少水肥资源浪费、增加作物产量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其他文献
火灾是影响各类建筑结构安全运营最主要的灾害之一,相对于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退化,火灾引起的材料孔隙粗化、裂纹衍生等损伤,继而引发隐蔽耐久性问题更为显著,尤其是针对居于特殊水压环境的隧道结构,其安全使用及服役寿命维持遭受巨大威胁。基于玻化微珠轻质、高强、隔热、耐火等优异性能,本研究创新性的使用玻化微珠(GHB)作为保温骨料,利用其高热稳定性及释压机制对混凝土进行目标化改性。基于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
学位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几乎是致命的,中位生存时间约为12-14个月。建立一个有助于GBM患者治疗决策和疾病管理的生存预测模型是十分有必要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GBM的无创性术前常规检查,可以全面、宏观地显示整个肿瘤,并提供肿瘤的精细特征,包括肿瘤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异质性,MRI技
学位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是“中国脑计划”的重大科技项目,主要包含脑疾病诊治、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脑机智能技术等方面,攻克各类脑疾病是“中国脑计划”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利用多模态数据对SCZ进行辅助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已有研究大多基于脑网络特征进行分类,而传统的脑网络特征的分类性能较差,特异性、准确率偏低,如何选择合适的特征来提高SCZ
学位
大脑是一个多脑区动态交互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基于具备生物学特性的大尺度脑网络动力学模型将多模态数据整合到一个通用框架中,可以揭示大脑结构和功能关系,理解大脑工作机制,探究脑疾病的致病机制。因此脑网络动力学模型建模及应用是计算机、生物医学、物理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不同的理论,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脑网络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这些模型进行了较多的探索性研究。其中,模型包含的多个参数将直接影响模型构建
学位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上行车安全问题逐渐受到关注。防撞墙做为道路桥梁两侧的直接防护设施,我国近三分之一的道路交通事故与其有关,其防撞性能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车上人员的安全。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也在我国蓬勃发展,各地都对新建建筑的装配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设计一款新型装配式防撞墙构件并分析其防撞性能规律对防撞墙的改进与相关规定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在调研了大量装配式建筑构
学位
民间信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对我国传统社会、文化、习俗都有重大的影响。在我国,民间信仰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多神崇拜的特点。一方面,它深深植根于广泛分布的传统村落中,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信仰空间,承载着祈福禳灾、迎神赛社、祭祀祖先的种种需求,是村民的精神寄托。另一方面,信仰空间也是公共交往的场所,直接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社会交往方式。与此同时,信仰建
学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积雪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是气候变化指示器,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在全球能量交换、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究积雪变化特征对区域气候、水资源、生态水文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积雪变化具有空间异质性,积雪变化在不同时空尺度和高山林地区域的研究以及积雪对影响因素的响应分析是积雪研究的重点。五台山是华北寒冷湿润中心,位于海河流域上游,积雪是该区河流、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
学位
钢管结构因受力性能较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中。作为钢管结构最主要的连接节点型式——相贯节点,其承载性能直接关系到结构整体性能。相贯节点交汇杆件较多且受力复杂,为确保节点遵守“强节点、弱构件”设计原则,往往需要通过加强措施提高其承载性能。然而国内外相关规范中对复杂相贯节点的计算方法及加强措施没有详细的规定,且当前研究中多采用单尺度模型将相贯节点进行单独分析校核。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17
学位
中小跨径桥梁是我国交通网中应用最为普遍、分布最为广泛的桥梁,由于早期桥梁抗震设计中对于场地液化问题考虑不足,使得中小跨径桥梁成为交通网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开展液化场地中小跨径桥梁的抗震性能研究对提高我国交通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地震易损性分析以概率的方式将地震动强度和结构损伤程度联系起来,是桥梁抗震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以往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中常忽略场地条件的影响,难以准确评估液化场地中小跨径桥梁的
学位
露井联采煤矿开采过程中大量矿井水的排放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同时地表开挖排土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采矿活动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压力,寻求矿区煤-水-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探究基于生态环境优先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对于水资源环境和水生态的改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择中煤集团平朔矿区安家岭-安太堡露井联采矿为研究区,分析了2015-2020年研究区的供水量、用水量和供需平衡;利用Landsat影像数据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