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法生态化研究

来源 :杨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税法是规范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行为、分配资源利益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经济发展逻辑转变的关键时期,资源税法应当何去何从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理念为资源税法发展带来了新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提供了一种具有科学价值观的发展思路。资源税法生态化指的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方向,以中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立法目标,对资源税法的基本理论、逻辑基础和核心范畴进行全面审视,从而实现资源税制度的生态化构建。资源税法生态化要求立法能够综合考虑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资源生态环境等生态要求,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资源税法律体系。从利益分析角度来看资源危机,其根源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欲望产生的不同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资源税法生态化的动因,是协调、衡平和解决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产生的各种资源利益冲突。基于资源税法是自然资源利益的分配法,因此将资源利益作为资源税法生态化的逻辑基础。通过界定资源利益法学内涵、对资源利益进行类型化梳理,实现对资源税应然法益的生态化解读。基于自然资源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双重属性,资源利益由资源生态利益和资源经济利益构成。资源的经济利益的法学构造包括生存保障性资源经济利益和发展性资源经济利益。资源生态利益的法学构造包括安全性资源生态利益和精神性资源生态利益。资源经济利益和资源生态利益构成资源利益的基本构造,因此资源利益内部呈现出一体两面、矛盾统一的特征。资源税法生态化应当实现资源利益中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衡平,这需要通过以资源权利为核心的权利义务机制和以资源权力为核心的权力责任机制得以实现,即资源利益需要通过在资源税中配置相关权利和权力而实现。资源税权利是资源利益上升为实定法益的第一性配置手段,资源税权力派生于资源税权利,是资源利益上升为实定法益的第二性配置手段。资源税权是整个资源税法生态化研究的核心,是资源税法生态化的核心范畴。资源税权是资源利益作为法益的基本内容也是资源税利益的实现方式,资源利益是资源税权的本原性概念。资源税权指的不是某一项权力或权利,而是资源税权利和资源税权力构成的法权体系。资源税法生态化引导资源税法从“资源税权利和资源权力对抗”到“资源税权力和资源税权利统一”的新型税权关系。资源税权利和资源税权力实为资源税法的一体两面,将资源税法的权利和权力进行类型化构建,形成具有内在协调统一和紧密逻辑关系的体系化研究。从资源利益角度出发,以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为标准对资源税权利进行类型化界分,资源税权利可分为基于利用性自然资源的资源税权利、基于获取性自然资源的资源税权利。利用性资源税权利是基于主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的行为产生,其征税对象为土地空间、水域空间、海域空间等多种生态空间资源。获取性资源税权利是基于主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获取资源产品的行为产生,其征税对象是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产品。目前资源税法仅针对获取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进行了规制。在资源税权力体系的内部架构中,资源税法实现对资源利益的分配的权力路径有四条:资源税立法权、资源税征管权、资源税收益权、资源税支出权。这四项权力则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及税务机关分别组织并依法行使。资源税法应当保障资源税权利和资源税权力的内良性运作,以实现资源税法从权力的一元主导向资源税权利和资源税权力二元主导转变,这也是资源税法治从管控、压制的传统管制模式向参与、回应的现代治理模式转变的制度基础。从理论层面,以资源税权作为资源税法生态化的核心范畴进行研究,实则是对资源税法理论中有关资源税权力、资源税权利、资源利益等基本概念和关系进行了梳理。这对未来因中国发展需求而产生的资源税法新现象提供具有普适性的理论依据。在统一的资源税权结构框架内对多元主体的资源税权利和义务、资源税权力和义务进行均衡配置,为构建生态化的资源税制度提供理论基础。资源税法生态化的制度构建既包括立法模式和体系框架的构建,也包括立法目的、基本原则、法权关系、构成要件和税式支出的制度重塑。资源税法应当采用基本法立法模式,基本法模式下资源税法律体系主要由资源税基本法和资源税单行法或单行条例组成。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下,资源税法应当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扩大和稳定自然资源保护的资金来源”为立法目的。资源税法应以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效率原则为基本原则,同时应对基本原则进行生态化的解读。资源税法生态化的法权关系包括权利和权力、权利和权利、权力和权力三种关系,资源税权力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资源税权利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这三重法律关系的外化形式。资源税法生态化的具体制度构建落脚于对资源税法的征税范围、计征方式、税率、税收优惠等税法要素的生态化改造。
其他文献
论文集《学科性:功能语言学与社会学视角》由弗朗西斯·克里斯蒂,卡尔·梅顿等学者共同编撰。学科性对于如何认识不同形式的知识,改进知识建构和完善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集第八章,即幼儿教育中的学科与自由,具体分析了幼儿教育背景下的学科性知识。该章节运用社会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工具,阐述了不同学科如何在不丧失独特见解和学科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大量专业性术语,还有高频出现的复合句
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冷战斗争、相互对峙。随着冷战的加剧和东亚地区局势的重大变化,其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对共产主义的遏制之心日益加重,中美关系迅速回落。之后随着朝鲜半岛中美军队直接爆发军事冲突,美国开始大幅度调整其对华政策,将新中国视为其远东地区的重大威胁,提出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外交打压的敌视与遏制政策。在此背景下,
学位
混合动力总成利用动力耦合机构将发动机、电机和动力传动机构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各部件参数的匹配优化以及对不同动力源输出功率的合理分配,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使得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性能,成为了汽车行业应对环境污染和化石能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在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总成中,单电机混合动力总成具有生产继承性高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是当前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学位
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许多方面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已经突破了土地的承载能力,这严重制约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影响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所以土地承载力研究很重要。事实证明土地承载力不仅受到土地本底(例如土地规模和质量)的影响,还受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因此应该基于人类活动所施加的压力和土地的承载能力二维视角来研究土地承载力,这可以帮助政府管理者从土地管理和人类生活生产
学位
地下工程中的岩体大多处在复杂的三维应力状态中,其内部还含有大量的节理、裂隙和断层等构造。在三维应力状态下,这些构造常常成为了岩体微破裂乃至宏观破裂的来源,一方面极大地降低岩体的强度,另一方面极可能诱发岩爆、冲击地压、围岩挤压大变形及失稳、顶板垮落等重大工程灾害事故。因而,研究真三轴条件下裂隙岩石的损伤破坏过程对于揭示地下工程当中的岩体灾变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岩
学位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除教会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侧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阅读教学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与思考中逐渐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在培养语感的同时提高阅读能
期刊
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现有的诊断手段很难同时满足可靠、操作简单、成本低、速度快以及无创的筛查要求。近年来,利用电子鼻技术通过人体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肺癌诊断逐步成为了一种富有巨大潜力的方法。为此,本文作者所在项目组做了大量的研究,研发了通过呼气诊断肺癌的电子鼻样机。本文围绕样机研发中如何有效进行特征提取的问题、
学位
期刊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山地城市具有良好的岩石地基条件,基础广泛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的形式,但目前柱下独立基础的理论和设计规范建议采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关于土质地基上独立基础的,不能真实反应岩石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在实际工程中,独立基础具有一定的埋置条件,而关于岩石地基的侧向约束对基础受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为充分认识岩石地基的侧向约束对独立基础的影响,本文在总结团队之前两次现场模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工
学位
焦炭是高炉炼铁中必不可少的燃料,随着高炉大型化、强化冶炼和富氧高喷吹煤粉技术发展,对焦炭的骨架作用和热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焦化企业中生产热强高于60%的焦炭往往需将肥煤和焦煤的用量配加到50%以上,这与它们稀缺的资源储量和较低的炼焦煤占比(30%左右)形成了极端的矛盾。据统计以目前的开采强度,再过几十年炼焦煤将枯竭。因此,如何高效、合理利用仅有的炼焦煤资源,是煤焦化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