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视觉系统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和描述了鲫鱼正常视网膜的结构和损伤视神经后不同时期视网膜的结构,分别对正常视网膜和损伤不同时期视网膜的各层厚度和总厚度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和统计学处理。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在鲫鱼视神经再生过程中GFAP在视网膜和顶盖的表达变化。 结果发现: (1) 鲫鱼的视网膜和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基本一样,具有十层结构,其内核层、外核层和内网层的厚度大致相等,视网膜结构特点和夜行动物的视网膜结构相似。 (2) 在不同损伤时期视网膜和正常视网膜的比较中得出:随着损伤时间的推进,除了色素层和视杆视锥层这一层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以外,视网膜各层的的厚度先降低,在增加之后有所降低,在损伤28d后基本上和正常的视网膜厚度接近。 (3) 在不同损伤时期视网膜与其对照组比较得出,除了色素层和视杆视锥层这一层变化差异不显著以外,其他各层随着损伤时间的推移,都出现差异高度显著的时期,分别在损伤后5d和14d。 (4) GFAP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显示:正常鲫鱼视网膜内界膜下和神经纤维层可见少许斑状棕色染色,内、外核层之间的外网层有少量于视网膜长轴平行的细丝状棕色染色,其余视网膜各层未见阳性染色。在损伤1d后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层和外核层外缘可见较为深的GFAP染色,在损伤3d后视网膜从内网层经内核层至外网层出现稀疏的垂直于视网膜长轴分布的线条状GFAP染色,随时间推移,伤后5d、7d、14d、28d上述染色进一步加深密集,到伤后60d和85d上述染色减弱,阴性对照的视网膜各层未见GFAP阳性染色; (5) 正常鲫鱼视顶盖中在SO层内有较浅的黄棕色线条状GFAP染色,在SFGC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