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入阶段。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学习,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生物《课标》的指引下,教研活动方式不断更新完善,“同课异构”这一教研模式应运而生,因为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运用高中生物《课标》和生物课程与教学评价理论,对“高中生物2”中《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的内容包括:(1)从总体设计上对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的比较分析。(2)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的比较分析。通过教学活动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节课三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符合高中生物《课标》的要求,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符合《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等高中生物课程理念。(2)通过对三节课教学活动的比较研究发现,三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基本符合《课标》的要求,个别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不太恰当,使课堂略显低效、压抑。(3)高中生物《课标》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程度不同,导致课堂氛围存在差异。(4)在课堂中,学生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展开的,三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参差不齐。笔者针对比较研究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探究的意识;精心地设置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最后,笔者希望“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这一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为广大的高中生物教师提供参考,为更多学校的教研方式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