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组合、需求多样性与反贫困效果研究——基于Y省的实地调研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43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反贫困斗争中,贫困群体的需求与资产皆对反贫困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需求理论是精准扶贫中运用较早的一种理论,对贫困群体需求的了解是制定帮扶措施的前提条件,需求的满足程度也是影响贫困群体的脱贫认可度的决定因素之一。由于需求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其对于贫困群体获得资产的种类、数量相应的会产生影响。如何实现贫困群体资产与需求的高度契合,是影响贫困群体反贫困的效果与可持续性的关键性因素。资产的获得作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展现形式,对实现贫困家庭的资产积累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帮助贫困家庭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措施。政府部门通过扶贫资产的配置,对贫困家庭赋予的资产的类型、数量与组合的不同,其需求的满足程度与对帮扶措施的满意程度也不同,直接作用与反贫困效果,并通过贫困群体的脱贫效果来分析出其获得的资产的组合是否实现与需求是否实现契合,以及不同资产组合效果之间的差异,进而对日后精准扶贫中的资产组合与需求的契合机制进行优化。
  通过对Y省精准扶贫数据的分析发现,由于贫困家庭致贫原因与其原有家庭的生活水平的不同,其需求存在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需求不同的贫困群体其对于保障性资产、转移性资产、发展性资产的需求倾向也不同,贫困群体的需求的多样性与其获得的资产的数量和类别之间是具有强关联性。贫困群体的需求影响资产的获得,资产获得则反作用于贫困群体的需求,促使新的需求的产生。除此之外,贫困群体的资产积累则成为反贫困的主要助力。资产的加入则是打破了贫困循环的陷阱,为贫困家庭注入新的血液,但是在对资产的多样性与组合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在单一资产模式与组合资产模式中,组合资产对于反贫困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因为贫困家庭的贫困特性,我们发现包含了保障性资产的资产组合的反贫困效果稍好于其他资产组合。并且通过对需求、资产组合与反贫困之间关系的分析,我们得出在反贫困中必须要重视资产配置与贫困家庭需求的契合程度的结论。
  针对上述发现,要全面提升我国反贫困的效度与持久度,必须在对需求把控的情况下因户制宜的为贫困群体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框架。首先,在精准扶贫中政府部门要重视贫困群体的需求与诉求,在政府与贫困家庭之间建立一个稳定的交流渠道,并确保渠道的畅通,及时反馈更新数据信息;其次,明确分析各类资产的用途,重视保障性资产的保障与兜底作用,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之后,对贫困群体依然做到政策保障,在保障性资产继续兜底的基础上,再建立资产类型的搭配框架;再次,相关政府部门要在结合贫困群体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产组合的优势,实现政府政策与贫困群体的高度契合,在贫困群体现有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为贫困家庭制定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系统性的发展规划,并由此确定所需要赋予的资产组合方式;最后,政府部门在对需求与资产进行关注的基础上,为贫困群体建立一个动态的需求与资产发展监管机制,实现需求与资产组合的动态平衡,最大程度的确保政府相关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长久实现反贫困的目标。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后,为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实施全方位的改革与转型,转型所带来的变化加快了基层政府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思想理念的转变,从而也促进了乡镇公务员工作状态、适应能力和思维模式的调整。乡镇公务员是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和最终执行者,肩负着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历史重任和维护一方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使命。乡镇公务员的身心状态、能力素质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的政治前途与发展,更直接
学位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非常重视,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跨入新的历史阶段,2015年,李克强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做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全面启动“互联网+”工作,开始重点部署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从削弱讯息壁垒,冲破讯息“孤岛”的角度出发,将政务办事搬上网络,建设网上政府办事平台,并建设统一的数据
学位
应用型高校肩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占主体地位,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对实践教学整体质量有重大影响作用。因此,准确评价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现状十分必要。  本论文在文献梳理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研究理论,构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N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测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
学位
青少年象征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会促进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学校对于塑造青少年的人格和性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维持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能够让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不仅是学生和家长们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的渴望。但是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挑战着学校的治安问题,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为了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学校、家庭、政府,乃至整个社
学位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目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十大工程之一,该工程涉及贫困户搬迁数量多、投资力度大,其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当前易地扶贫搬迁是通过人地关系的重构对贫困户进行资本配置达到反贫困目标,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评估中也多从资本的配置程度进行研究,但是对于搬迁后的可持续成效的关注相对较少,未能探究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即文化惯习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表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体系,保障老年人口权益的问题,已引起了
学位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将宅基地权利划分为所有权、资格权、以及使用权,这对于农村宅基地利用的有效性、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财产性都具有很大的作用。目前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已经在全国众多地区试点,但就目前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推进的状况来看,大部分地区还未能开始实施,特别是一些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根据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理论可以发现,影响政策执行过程有
学位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现有的社会政策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据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失能老年人数为4063万,占老年总人数的18.3%。其中,农村失能老年人数2700万,占失能老年总人数的66.5%,高于城镇地区。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农村失能老人仍以家庭照护为主,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传统家庭照护功能逐渐丧失,许多失能老人
学位
伴随着住房消费市场的日渐繁荣,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出于社会个体禀性和资源占有差异性,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很难依靠自身经济实力实现房屋自有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各国政府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试图通过二次分配手段,实现社会弱势群体的“住有所居”的目标。现阶段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多年来其发展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庞大的资本需求增加了政府财政压力,资金缺口已成为限制保障
学位
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大批工人下岗,为保证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我国开始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迄今为止,城市低保制度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党和政府的努力日益完善。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质地飞跃,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新时代背景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离不开各项社会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城市低保制度作为我国社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