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汉韩同形词词汇理解的语用比较。
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候,一个主要的困难是词汇理解,其中一个主要的表现是韩国汉字词与汉语词语之间的混淆,尤其是同形词的混淆。
本文研究、讨论了韩汉同形词,主要以定量为主、再加以深入的定性分析讨论。从汉语水平考试的2905字、韩国的常用汉字1800字+300字等“汉字”开始,到汉韩“汉字词”先进行定量研究,再分析个别类型与特点。本文的研究追求汉韩同形词的“质”与“量”两个方面的全面性考察。从定量的角度统计了简化字转换比例、汉韩同形字的比例和汉韩同形词结构类型的比例等数据。
考察了两种类型的韩汉同形词。首先,举例分析讨论了完全不同的同形词和有同有异的同形词。然后,着重分析讨论了两组有同有异的同形词“矛盾”与“葛藤”。这两组同形词放在一起后,变成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情况:汉语中的“矛盾”更多的时候要翻译成韩语中的“葛藤”。
研究认为,将这两种类型的词语按着“汉语研究的新视角”步步考察,自然遇到一条线索还是归于词语、概念、实体的三角形的理解结构。相信研究留学生的词汇理解方面如果应用这三角形的理论,尤其是与计算语言学连接,更容易接近、更有科学性,因此过去找不到解决线索的问题现在有了新的出路。采用陆汝占教授的“汉语研究的新视角”来进一步分析与归纳,在研究方法上有了新的角度,有助于开展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的汉语研究。
通过考察,了解到汉韩语中“矛盾”与“葛藤”的词语、概念是在汉韩两国基本上相同。“矛盾”与“葛藤”都通过比喻或借代的方式来表达出指称,然而到了两国的实体(指称)的阶段并不相同。就是说,“矛盾”与“葛藤”都是从一个相同的概念出发进行命名为词语的。不过,这两个词语到了韩国通过借代、比喻转换成新的实体、新的指称。再说,韩汉语的“矛盾”与“葛藤”在“词语”和“概念”是一样,却在“实体”指称上不同。
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
第一,在留学生阅读汉语文章时重要的一个阶段词汇理解方面,韩国的汉字词与现代汉语词语表面上相差不大,但是在实质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
第二,韩国语的汉字词与现代汉语词语的差异有一定的对应性,这些对应性将对韩国留学生掌握汉语中的汉字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同形字和同形词引起的正负面作用。其中最明显的正面效果就是大纲以外词汇的融入。若教学者能关注汉韩同形词,把韩国留学生的汉字知识、汉字词构词知识结合起来,会让他们在词汇理解、阅读汉语文章方面应该有大大的进步。而且如果运用词语-概念-指称三角形结构来理解的话,不仅给教学者、学习者两方面都能节省不少功夫与精力,而且对于计算语言学的研究也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