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马是极其短缺的珍贵药源性海洋动物,在我国素有“南方人参”之美称,市场供求矛盾尖锐导致野生资源匮乏,而人工养殖面临核心问题是育苗阶段成活率低下。本实验通过行为学研究,观察并记录1-30日龄(全长9.22~43.16 mm)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幼体的摄食功能完善,通过分析摄食行为参数研究线纹海马幼体阶段的摄食能力变化,对幼体阶段异速发育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口吻部骨骼、视觉和消化系统发育探讨摄食功能完善程度。结果如下:1.线纹海马幼体摄食行为分为攻击和摄食两个部分,而攻击又主要分为4个阶段:搜寻、定位、调整和袭击,摄食只有一个吞咽的过程。摄食状态下攻击距离(AD)、攻击速度(AS)、摄食口径(FC)、日摄食量(DTFA)和摄食成功率(SFR)随发育不断增大,摄食效率(FE)在14日龄后迅速增强,30日龄时摄食效率达到0.0856 mg/s。2.口吻部骨骼发育观察,线纹海马幼体管状吻由上颌骨、外翼骨、方骨、续骨和舌角骨等组成。摄食过程中,饵料由扩张的上颌骨进入管状鼻,1~7日龄吻骨未完全硬化,摄食过程吻管能发生扩张,14日龄后口吻部骨骼基本发育完全,骨骼硬化,摄食能力开始增强。3.眼球结构发育观察,线纹海马在出生时,眼球结构发育较为完善,视网膜色素沉积完全,色素层和外界膜之间存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网膜具有10层结构,随着发育,只有视网膜厚度和眼径不断增大。4.消化系统发育观察,幼海马离开育儿袋时,口腔和肛门处于开放状态,肠道周围还有少量的卵黄,消化道根据形态可分为4个部分:口咽腔、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粘膜细胞丰富,分泌中性黏液物质。线纹海马没有胃,瓣膜将前肠和中肠隔开。随着发育,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10日龄以后,肠道开始出现弯曲,内脏周围脂肪组织开始形成,肠道在腹腔内完成弯曲回转,形成多个回环,消化道进一步增长,30日龄消化道基本发育完全。5.异速发育结果,线纹海马幼体在10日龄出现生长拐点,10日龄后长速为1.42mm/d。各功能器官都出现了异速发育的特点,与运动、摄食、感觉等存在联系的器官得到了优先发育,有利于早期阶段在不利的自然环境下躲避敌害和提高摄食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