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中的抗原蛋白能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也给畜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通过高纯度的大豆抗原蛋白致敏仔猪,研究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肠道的致敏作用,同时建立一种仔猪大豆抗原蛋白血清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的检测方法,以期为动物大豆抗原蛋白致敏提供临床诊断方法。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肠道的致敏作用。试验采取完全随机设计,将30头临床检查健康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大豆球蛋白(11S)致敏组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致敏组。在仔猪21-27日龄与32-34日龄时,分别进行初次致敏和再次致敏。其中,11S和7S致敏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的11S蛋白和4%的7S蛋白(纯度分别为80%和85%)。在仔猪21、28和35日龄时,用EDTA抗凝管进行前腔静脉采血,用于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5-羟色胺含量水平;在仔猪35日龄时,进行皮肤致敏试验;在36日龄时,每组随机选择5头仔猪屠宰,取十二指肠近端、空肠近端、空肠中段、空肠远端、回肠远端各6 cm,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分泌型IgA阳性表达分布及强弱。仔猪大豆抗原蛋白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试验分组及处理方法同上。在21、28和35日龄时,每天上午7:00-8:00对所有试验仔猪空腹采血,室温静置2 h后,3000 r·min-1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并在35日龄时做皮肤致敏试验。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最佳抗原包被质量浓度及血清稀释倍数,并对其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检测血清大豆抗原蛋白11S、7S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确立待测血清判定标准,并对建立的ELISA方法进行重复性、准确性和敏感性检测。试验结果如下:1.皮肤致敏试验后,所有致敏组仔猪11S和7S蛋白注射点皮肤反应均较明显,评判结果在“十”级以上,7S蛋白致敏组仔猪的反应尤为明显,评判结果达到“十十”级以上,证明大豆抗原蛋白可使35日龄仔猪产生过敏反应。2.在28和35日龄时,大豆抗原蛋白致敏组仔猪血浆D-乳酸含量水平、二胺氧化酶活力和5-羟色胺含量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血浆D-乳酸含量水平和二胺氧化酶活性与肠道损伤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对大豆抗原蛋白致敏仔猪血浆5-羟色胺含量进行检测,发现5-羟色胺在机体内随着日龄的增加呈先低后高再低的趋势,肠道生理功能的强弱与血浆5-羟色胺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关系。3.试验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对仔猪的十二指肠、空肠近端、空肠中段、空肠远端和回肠远端的分泌型IgA阳性表达分布及强弱进行比较,发现空肠中段阳性分布和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他各试验组肠段,7S致敏组仔猪阳性表达强度尤为明显,其次是11S致敏组。小肠5段肠管中分泌型IgA阳性表达光密度值从强到弱依次为:空肠中段>十二指肠>空肠近端、回肠远端>空肠远端。4.建立了仔猪血清大豆抗原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其中,11S蛋白的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2.0μg·mL-1,包被作用时间为37℃下2h;封闭液为10 g·L-1 BSA,37℃封闭1h;待测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1600,37℃作用1h;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1500,37℃作用1h;最佳显色时间15 min。7S蛋白的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2.5 μg·mL-1,包被作用时间为37℃下2h;封闭液为10 g·L-1 BSA,37℃封闭1 h;待测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1600,37℃作用1h;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1500,37℃作用1h;最佳显色时间25 min。11S和7S抗原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较好,灵敏度较高。5.在临床上对已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进行敏感性和准确性检测,并确定11S抗原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敏感性为87.5%(7/8),准确性为81.3%(13/16);7S抗原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敏感性为87.5%(7/8),准确性为87.5%(14/16)。试验表明,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肠道具有致敏作用,并能改变肠道的正常生理状态。当仔猪肠道发生致敏反应时,肠道黏膜会释放大量的分泌性IgA;建立了检测仔猪血清大豆抗原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大豆抗原蛋白11S、7S过敏反应的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