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沙漠面积变化的遥感监测及其气候因素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neru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揭示年际尺度沙漠变化规律及气候的影响作用多用植被覆盖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Difference)、植被绿度等指标。目前,关于我国全域沙漠面积的年际变化序列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研究缺乏。本文基于1995-2015年5期全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和2016-2017年沙漠统计年鉴数据,利用其中戈壁、裸岩、盐碱地和高寒荒漠、苔原等分类的面积订正1992-2015年CCI-LC地表覆盖数据中的裸地(包括沙漠、戈壁、裸岩、盐碱地和高寒荒漠、苔原等);采用SVM监督分类解译腾格里沙漠2000年和2002年共8景遥感影像,对订正后的沙漠面积进行精度评价,误差范围在10%以内。基于订正的1992-2015年中国北方沙漠面积和气候数据,研究分析中国北方沙漠时空变化规律与气候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992-2015年中国沙漠面积减少了 86,704km2,减少了 7.43%;发现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沙漠面积分别减少46,109 km2、23,470 km2和17,125 km2,呈现逆转态势,季风气候区域减少最明显。2016-2017年沙漠面积也呈现减少趋势,减少了 7,500 km2。1992-2015年沙漠面积逆转~118,000 km2,主要分布于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东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共和沙地西北部、科尔沁沙地东部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沙漠面积扩大~3 1,300 km2,主要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西南部。三个气候区的温度和蒸散发逐年增加,降水逐年减少,不利于沙漠逆转。发现近30年来的风力减小和人类保护可能是东部季风区沙漠面积减少的决定因素;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土壤湿度逐年增加,对沙丘活动面积减小有促进作用,是沙漠面积变化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生物钟是指周期接近24小时的内禀振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中;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它们的生理代谢过程都被生物钟调控。生物钟的存在有利于生命体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并维持内环境稳定。许多疾病,例如抑郁、睡眠失调、代谢综合征甚至癌症都与生物钟的紊乱有着直接关系,对生物钟下游代谢通路的研究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近年来,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对生物钟核心振荡器的
实时人数统计对于公共场所的科学管理以及潜在商业信息的发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高效准确地统计公共场所的人数成了许多研究人员关注的课题。当下前沿的人数统计方案聚焦于两大方向: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式和基于无线信号的方式。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式依托现有成熟的机器学习算法有着良好的性能表现,但是它存在如下几个缺陷:1.在遮挡情况下,存在盲区;2.性能易受光照条件影响;3.动态背景环境容易产生干扰;4.涉及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云平台等相关技术已经开始进入政府部门。政务云的出现将原本独立的物理资源集群整合为多个服务计算中心,经由管理平台调度为用户提供服务。因为主要面向于政府客户群体,政务云平台的管理平台区别于普通的私有云的管理平台,需要特定的服务申报流程和服务管理等功能。针对其中的服务管理功能需求,急需建设一套政务云平台服务与安全管理系统,以提高云平台管理平台的服务质量,加强运维服务工作建设,提
学位
学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多种重金属元素被释放到农田土壤环境中,导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重金属具有不可降解性和持久性,极易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体内积累,这对人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小麦是我国人民生活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范围非常广泛,虽然铜元素是小麦生长的必需元素,但过量的铜元素会抑制其叶绿素的合成或引起叶绿素的破坏,导致光合作用生物膜中脂质的过氧化,从而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导致其产量下降。
有限域代数纠错码广泛应用应用于以太网、光网络通信和大容量存储等领域。下一代以太网和光网络通信需要更高速、高可靠性的通信传输方案,而大容量存储技术则需要超低功耗、低延迟的纠错码VLSI架构方案。这些技术方案的核心都涉及前向纠错码(FEC)方案的选取及其VLSI硬件架构的设计,本文旨在探索一个满足编码增益的条件下,吞吐率达到200Gbps以上的代数纠错码解码器,且设计的解码器要求解码延迟和功耗都达到设
抗生素导致的污染是水处理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因氧化能力强、适用pH范围大、化学性质稳定、自由基半衰期长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水处理技术。本论文拟通过研究Co3O4形貌和晶面调控并与碳基材料复合等方式提高过硫酸盐(PMS)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并有效减少PMS的无效分解。对此,本课题进行了以下研究,并得出结论如下:(1)利用电化学剥离和水热相
第一部分 骶髂关节扩散峰度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估研究目的:研究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成像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和连续性纳入44名根据修订的纽约标准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行实验室检查和3.0T骶髂关节磁共振检查(包括DKI序列)。根据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分标准(ankylosing spondylitis
由于涂料、纺织和印染等行业的发展,染料废水的排放对环境水体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处理染料废水等传统方法难以处理的水污染物质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其中,磷酸银作为第三代可见光光催化材料,由于其高效低毒的特点,在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热力学的限制,磷酸银在晶体形成过程中催化活性较高的晶面往往不易形成,而且磷酸银在催化过程中存在不可忽视的光腐蚀问题,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