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细菌学的引介与公共卫生防疫机制的构建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除了物质与制度方面的引入外,还有隐而不彰的知识与理论的交流,中国近代细菌学说史即是其中重要一环,对中国近代细菌学引入概况的探讨也是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知识与制度转型的题中之义。鸦片战争以前,中西医学仅仅是通过极少数耶稣会士互相交流,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条约口岸的逐渐建立和传教士医学传教行为的逐渐合法化和内地化,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最先走向世界的一批国人在日记中对显微镜、细菌均有零散记载,细菌由此渐入国人视野。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沿海地区的报刊、杂志等知识传播媒介和翻译馆、医学院校、书院等知识传授机构是细菌学知识的主要引介载体。1894年广东和香港发生的鼠疫检验了时人的防疫手段和观念。虽然鼠疫杆菌的发现消解了鼠疫的神秘感,但是在当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中西医未能有效控制疫情和病情,这反映出细菌学说形成初期尚未能影响当时的医疗技术。清末十年,教会创办的医学院校和留日学生对细菌学说译介所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时国人对细菌学知识的认识从单一走向复合。1910-1911年的东北鼠疫让东北成为了当时国际医学专家的实验场,东北鼠疫的防治与肺鼠疫杆菌的发现均具有国际性。瘟疫除了带给普通民众死亡的恐惧感之外,还带动了细菌学知识的传播和推广。新文化运动期间,人们对细菌学的认识已经从腺鼠疫杆菌、肺鼠疫杆等菌种扩大到对细菌的性质、分类、培养、作用等知识的系统把握,并呈现出由专业知识走向工农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趋势。1917—1918年华北地区暴发了严重的腺鼠疫,虽然有东北鼠疫的防疫经验可资借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防疫工作窒碍难行。1919年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完整建制、系统运作的中央级卫生防疫机构。从组织结构上来看,中央防疫处从最初的“一处三科”演变为“一处二室三科”。虽然它在1919年全国性霍乱中仅能维持京畿一带的防疫工作,但是随着人事和职能的日益完善,其影响渐及全国。总之,清末民初细菌学的引介历经晚清政府、民初北洋军阀集团、南京国民政府等不同历史时期,其大体随清末民初历次重大疫情不断变动,与当时的国家与社会变迁亦有内在关联,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从知识引介到制度构建的“在地化”过程,在中国大地上画出一张从通商口岸到东北三省,从东北三省到晋绥直隶,从晋绥直隶再到全国各地的文化版图。
其他文献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是危害养猪业较严重的一种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
猪囊尾蚴(猪囊虫)是寄生在人体的带科带属的猪带绦虫(有钩绦虫)的幼虫。牛囊尾蚴(牛囊虫)是寄生在人体的牛带吻绦虫(无钩绦虫)的幼虫。人是它们的终末宿主,猪、牛分别是它们
介绍了吸附性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特点及结构与吸附性能的关系,综述了高分子吸附剂在水处理、医药、机械加工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为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益,我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然而,有研究表明,很多农村教师在培训结束以后,当他们试图在教学实践中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推拿门诊收治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联
戊戌变法时期,谭嗣同对报刊角色的看法,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强调了报刊在维新政治运动以及社会进化中的积极功用,指出报纸为"助人日新之具"。二是报刊与君、民的关系进行
研究目的:构建Tn917转座子突变文库,通过血浆凝集实验及动态比浊法筛选及鉴定促凝相关基因,并通过对筛选基因进行验证。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泛醌细胞色素氧化酶A亚基基因缺失
本文首先总结了90多年以来日本外来语类辞书名称、出版数量的变化特点,然后重点分析了该类辞书的冠名由《××外来语辞典》向《××片假名语辞典》转变的语言学背景。最后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对于该病的病因及治疗方面一直存在很多争议。近年来对于该病的分型、病因及治疗都有了一些新的研
香椿为楝科多年生落叶乔木,在我国栽培食用的历史悠久,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