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远程会诊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均和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等问题。但在远程会诊的快速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依然薄弱、服务水平不足、基层医院医生与上级医院专家之间沟通存在障碍等,而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医生之间交流不畅、医生与医生之间知识转移效果不理想造成的。如何提高远程会诊的医-医知识转移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本文研究问题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缺乏对远程会诊知识转移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关于医疗方面的知识转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医患方面,忽视了医生与医生之间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将知识转移运用到远程会诊服务领域,从基层医院医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过程模型和效果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远程会诊的实际特点,考虑互动程度的中介作用,提出了远程会诊的医-医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做出研究假设。针对该模型,设计量表,以接受过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会诊的基层医院医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回收420份有效数据,采用SPSS 21.0和AMOS 21.0等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结构模型检验和中介效应检验等,得到以下结论:(1)知识源的转移意愿和能力、知识接收者的接收意愿和吸收能力、知识转移情境的关系质量和组织制度、知识转移媒介的程序质量都对知识转移的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知识特性的隐性知识对知识转移的效果有明显的负向作用,且隐性知识通过医生之间的互动对知识转移效果的作用更显著;(3)知识特性的显性知识、知识转移情境的诊疗环境和知识转移媒介的硬件质量都要通过医生之间的互动,间接对知识转移产生正向影响;根据理论和实证结果,从知识源、知识接收者、知识转移情境和知识转移媒介等方面提出推动远程会诊的医-医知识转移有效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