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中国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迈入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行列。但是,与经济发展指标相比,中国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了,传统的福利制度就是其表现之一。当前,以描绘幸福指数的不丹模式,正被有些国家用于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非经济指标而广受关注,这是一种从国民幸福的视野来看待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进步问题。在笔者看来,我国传统的福利制度表现为一种小福利,它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要提升国民的幸福感,从小福利走向大福利是我国福利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而人人享有的普遍福利制度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方向。全文共分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第二部分提出以国民幸福作为研究的视角。这部分主要阐述国民幸福指数的理论研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民幸福与社会福利的关系。国民幸福指数需要靠社会福利去实现和提升,社会福利也需要国民幸福指数监督和改进。第三部分回归到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上。上文的幸福指数作为研究的视角后,这部分就要从根本分析我国传统福利历史发展、弊端,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任何制度的改革和提高都需要历史的经验做参考。第四部分为提出新的社会福利制度做实例分析。欧洲福利国家的成功经验与可取之处是什么,我国在改革时应该如何有效和有选择性的借鉴福利国家的政策。在这部分再次强调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福利模式。第五部分是本次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站在幸福指数的角度上,提出一个最人性化,社会化,中国特色化的大福利制度模式。笔者在此部分详细解释了大福利制度的框架,福利项目内容,监管体系,实现的可行性,即包括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