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满炙桔”口服溶液的止咳作用研究及其疗效观察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复方“满炙桔”是由满山红、桔梗以及炙甘草三味药组成的,其颗粒剂是人医临床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人类气管炎、咳喘、感冒和哮喘等常见疾病。本研究针对动物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建立小鼠咳嗽模型,评价中药复方“满炙桔”止咳作用;以仔猪作为临床试验动物,建立仔猪人工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模型,评价复方“满炙桔”口服溶液对仔猪的安全性,止咳作用,通过上述研究,为将“满炙桔”口服溶液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满炙桔”口服溶液对辣椒素诱导的小鼠咳嗽模型的影响用0.1mmol·L-1的辣椒素喷雾法来诱导小鼠咳嗽,通过测定小鼠三叉神经内P物质的含量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在造模前后统计咳嗽次数,给药结束后进行病理组织剖检,通过RT-PCR试验检测药物组和模型组小鼠气管组织中辣椒素受体(TRPV1)的m 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小鼠连续造模3天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三叉神经节中P物质释放量有显著性增加(p<0.05)。(2)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咳嗽次数均显著下降,且低剂量组与中高剂量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OSMOS(p<0.05)。(3)与模型组相比MOS的各剂量组对其TRPV1m RNA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且中剂量组的抑制作用大于高剂量组,(4)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在对照组肺脏具有正常完整的肺泡结构。实验组各剂量均具有正常的肺泡结构,其中低剂量组发现肺小叶区域有轻微充血,中剂量组发现肺泡壁毛细血管有充血,高剂量组毛细血管及间质血管有充血,腔内干净无渗出,实验表明,“满炙桔”口服溶液对于病理变化有缓解作用。2.“满炙桔”口服溶液的靶动物(仔猪)安全试验将仔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头),分别是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0.278ml/kg)、中剂量组(0.834ml/kg)、高剂量组(1.39ml/kg)。“满炙桔”口服溶液用药组按仔猪总体重计算用药量,通过灌胃的方式连续给药7d。试验期间观察仔猪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对空白组和高剂量组进行解剖,采集内脏器官测定脏器系数,固定组织后制作病理切片。(1)“满炙桔”口服溶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仔猪的体重、体温、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临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满炙桔”口服溶液对仔猪的体重、体温、脉搏、呼吸等临床指标无影响。(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满炙桔”口服溶液低、中、高剂量组对于仔猪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剖解观察发现试验仔猪各脏器形态、颜色、大小等均无任何异常变化,药物组脏器系数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各药物组与空白组相比,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毛细血管轻微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各脏器均具有正常的结构。3.“满炙桔”口服溶液对仔猪人工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咳喘症状疗效观察建立传染性肺炎模型仔猪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受试药低剂量组(0.139ml/kg)、受试药物中剂量组(0.278ml/kg)、受试药物高剂量组(0.556ml/kg)、阳性药物对照组(麻杏石甘口服溶液0.625ml/kg)和模型对照组。通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d。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剖解观察、血常规血生化检测、脏器指数观察、计算症状好转率及死亡率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期间,根据临床症状评分给药前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给药7d后,各药物组得分相比给药之前均显著减少(P<0.05),模型组无显著变化(P>0.05)。药物组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药物高剂量组症状评分均低于阳性对照组;(2)“满炙桔”口服溶液高、中剂量组未出现仔猪死亡,低剂量组死亡率20%,阳性组死亡率30%,而模型组死亡率为50%。MOS“满炙桔”口服溶液各用药组体温好转率与呼吸好转率均高于阳性药物组及模型组;其中“满炙桔”口服溶液高剂量组的体温好转率与呼吸好转率均为100%,中剂量体温好转率80%,呼吸好转率为70%。(3)“满炙桔”口服溶液对仔猪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低、中、高剂量组白细胞均有所增加,而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白细胞数有所下降,其中中剂量组与其他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血生化结果显示“满炙桔”口服溶液高剂量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四个药物组的钙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其它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满炙桔”口服溶液通过降低了TRPV1基因的表达缓解辣椒素的致咳反应;靶动物安全性试验说明“满炙桔”口服溶液对靶动物(猪)上是无毒的;“满炙桔”口服溶液中、高剂量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引起的咳嗽症状有缓解作用,“满炙桔”口服溶液给药后,症状评分降低,病猪咳嗽症状好转,说明“满炙桔”口服溶液对猪传染性胸膜肺肺炎引起咳嗽症状有良好的止咳作用。
其他文献
探测电极是海洋电场探测装置的重要核心部件,其中Ag/AgCl电极由于具有高稳定性、低自噪声的特点,而作为探测电极广泛应用在各种海洋信号探测中。本文针对目前Ag/AgCl电极在测试时出现电位稳定速度慢、固相结构腐蚀粉化、强度差以及自噪声变大等问题,分别从前驱粉体的制备工艺、电极的组分及结构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从球磨时间、干燥方法、表面活性剂修饰三个方面对AgCl粉体进行优化;其次,通过添
世界上多年冻土地区修建铁路已近百年历史,但目前运营线路的病害率仍在30%左右。自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以来,多年冻土路基的沉降变形问题便一直困扰铁路养护部门,高原冻土与进藏列车安全的矛盾日渐凸显,部分病害处理措施效果有限,如何保持路基热平衡和稳定性是一个科学难题。鉴于此,本文以多年冻土路基病害防治理论完善为背景,以青藏铁路北麓河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场地普通路基为例,研究了动静荷载作用下青藏铁路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古至今,干旱一直影响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拥有大量响应干旱胁迫的基因,合理利用这些基因将有助于培育小麦耐旱品种。本研究通过SHW-L1×川麦32 F9重组自交系群体(SW群体),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水培法,考察供试小麦苗期耐旱相关根系性状。运用SPSS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
在全球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豆科与非豆科作物间套作模式被广泛应用,间套作具有抑制杂草、控制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和氮素吸收的作用。然而,在该系统中,玉米植株改变了大豆的微环境,同时使大豆暴露在许多非生物胁迫下,包括光照胁迫(荫蔽)和水分胁迫(干旱),这些影响着间套作系统。遮荫和干旱被认为是限制作物正常生长的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因子,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高密度间套作作物。然而,这两种胁迫因子的交互作用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的产生速度十分迅速。图作为一种对大数据进行处理的有效手段已经获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一致认同,基于图计算的技术可以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但同时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也急剧增长。目前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工作基于X86 CPU和GPU架构对图算法进行加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基于ARM架构进行图计算优化的工作还相对较少。ARM处理器已经在高性能计算和终端计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重要真菌病害。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性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植物抗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多因素影响。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单链小RNA,负向调控目标基因表达,从而对植物响应外界逆境胁迫产生重要作用。小麦祖先种野生二粒小麦蕴藏丰富的条锈病抗性。
在航天复杂结构件的数控精加工过程中对加工质量要求很高,因工件尺寸精度不合格而造成工件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工质量的保持性和稳定性亟待提高。加工质量与数控机床刀具的过度磨损有着必然联系,但这种存在于工件质量与刀具磨损值之间的关联关系尚不明确,无法对加工过程起到指导作用。因此,探索工件尺寸精度与刀具磨损量之间的关联规律,对于提升加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控机床精加工过程中,工件尺寸的波动规律尚不清晰,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大量化学肥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长期这样会增加环境的负担。比如导致土壤营养结构受损,土壤板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以百脉根为代表的豆科植物常常被作为绿肥使用。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固氮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土壤,增加土壤氮肥含量,减少化肥使用,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因此,关于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根瘤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众多参
群落更新是维持群落物种共存的关键阶段,探究影响群落更新的因素,能够更好地解释群落物种共存机制。其中,凋落叶层作为种子掉落后首先接触的外部环境介质,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后续幼苗更新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同种凋落叶作为母株周围凋落物层的主要组成成分,能分别通过物理、化学、生物途径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更新,但目前关于该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开展的还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浙江天童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5个更新优势种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可利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粮食产量。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当量比,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而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然而,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属于低位作物,在营养生长期被高位作物玉米植株遮荫,不仅降低了大豆冠层的光照强度,而且改变了大豆冠层的光照质量。因此,我们设置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