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批评——以陶咏白、廖雯、徐虹为例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f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艺术与女性主义艺术批评是当今艺术界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话题。对于结构性的男权话语来说,女性主义所提出的性别挑战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是解构性的力量。而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来看,女性主义艺术不仅打破了传统意识对女性艺术的规范,同时也造就了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趋势。其批评话语在中国当代艺术环境中日益彰显其独特性,并针对男性中心话语模式和既有学科规范的偏见和弊端,进行了颇为有力的批判和解构。  本文主要是将活跃在当下的中国当代女性批评家的批评观念,以及影响引入到我们关注的视野中。以陶咏白、廖雯、徐虹三位女性批评家为例,分析她们各自的批评观念,进而对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加以思考。本文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国内外女性艺术批评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凸显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并作为以下章节的导入。第二部分将以时间排序的方式,对西方女性主义的产生到女性主义艺术的发展作个基本的梳理,导出女性主义艺术在中国的崛起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引入。第三部分以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背景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究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在中国的发展,通过对女性艺术作品的评析,来凸显出女性批评家与男性批评家不同的批评视角。我把第四部分作为本篇论文的重点篇章来写,针对当代三位女性批评家的个案分析,从而对其独特的批评观念达到解读的目的。结论篇章,通过对上述四章的分析,对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进行思索与展望,试图总结出一个新的批评角度和解读方式,由此推动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研究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回顾自身学习和接触过的钢琴作品,纵观国内钢琴教学对于美国当代的音乐及音乐家的作品涉及情况,我将目光聚焦在威廉·博尔科姆的身上。威廉·博尔科姆(William Bolcom1938-),美国
农村职业美术教育和县域特色文化产业是互动互促的关系,前者是推进后者发展的有效保障,后者是促进前者发展的有力支撑。农村职业美术教育只有与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良性互动
清末民初时期,西方文化的冲击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社会的属性,书籍文化系统作亦面临同样的挑战。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转型都可以自然进行,但在设计方面,却需要人为建立起
期刊
电视媒介是顺应社会发展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诞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电视媒介丰富多彩的内容
期刊
法国著名的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曾经说过:“我们呼吸的空气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这句话形象的道出了广告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广告从过去走到今天,其存在形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