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有企业“混改”正在火热开展中,作为举措之一的员工持股计划备受瞩目和推崇。员工持股计划在发达国家企业中已经相当普及。而在中国直到2014年《员工持股计划指导意见》出台后,员工持股计划预案才如春笋般涌现,然而接下来的两三年,公布预案的上市公司有半数以上出于各种原因纷纷中止了员工持股计划,这种现象在近年来越发频繁。中断或中止计划的原因有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环境等宏观因素,和公司层面和员工层面因素等微观因素。由于相关政策已经有了进一步地完善,且上市公司面临相同的宏观环境,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重点研究影响沪深A股上市公司在公布预案后能够继续实施完成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内部影响因素。目的是帮助上市公司决定是否要推行ESOPs以及实施ESOPs应具备的公司内部条件,从而改善盲目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后却无法实施的现象。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员工持股计划的背景出发,将国内外计划实施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接下来对员工持股计划的研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并以2014-2017年公布ESOPs预案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具体样本数据,通过建立二值选择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实证研究表明:(1)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比重影响计划的实施完成率,且其影响方向为负。(2)上市公司成长能力越强,ESOPs就越容易被实施。(3)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有助于帮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4)公司规模与ESOPs的实施呈正相关关系。(5)国有上市公司更易于实施ESOPs。本文研究建议,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推出ESOPs之前除了应该对国家相关政策仔细地研读之外,还应对公司内部的适用性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及应提高公司的成长能力、改善治理结构,扩大资产规模等,同时还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安排如提高ESOPs中非高管员工的参与比例、安排专门的机构管理ESOPs和安排工会之类的机构对ESOPs的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等,由此能够提高ESOPs的实施完成率以及维持计划的长期性,避免出现中途放弃的情况。本研究成果将补充关于ESOPs的理论基础,对沪深A股上市公司实施ESOPs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