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膈肌生物反馈训练(Diaphragm boifeedback training DBT)对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静息膈脚张力、最大膈脚张力以及对GerdQ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的影响,观察DBT对GER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胃食管反流病)的改善状况,以及对降低GERD复发的影响,以此探讨DBT对GERD的疗效。方法:将60例初始确诊GERD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第1组为PPI(proton pump inhibitor,质子泵抑制剂)+DBT组、第2组为PPI组,第3组为DBT组。PPI+DBT组生物反馈治疗15分钟2/日+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mg1/日口服;PPI组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mg1/日口服;DBT组生物反馈治疗15分钟2/日。分别于治疗前、2周后及4周后对三组患者进行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静息膈脚张力、最大膈脚张力检测,行GerdQ评分。治疗4周后前两组患者停用药物,第1组及第3组患者继续坚持DBT治疗,在8周时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并行GerdQ评分,评价复发情况。结果:DBT组及PPI+DBT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静息膈脚张力、最大膈脚张力在治疗2周后、4周后均有提高,其中静息膈脚张力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2周末、4周末GerdQ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PI+DBT下降更为显著,PPI+DBT组与PP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PPI+DBT组及DBT组患者的静息膈脚张力、GerdQ评分与PPI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静息膈脚张力、最大膈脚张力在治疗2周后、4周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可以提高GERD患者静息膈脚张力,明显改善患者阳性症状,进而提高GERD患者疗效。在患者的后期治疗中有望替代PPI药物而成为巩固疗效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