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是人们身心健康和高效工作的前提,传统稳态热环境营造模式背后隐藏的健康与高能耗问题备受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动态热环境控制为室内热环境动态优化提供了有利途径,可有效利用热环境的小幅规律性波动,在满足热环境动态控制的同时实现舒适和健康的统一。然而,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是以一定的系统能耗为代价的。若能对其进行准确、及时的预测,将对空调系统的节能与优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动态温
【基金项目】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7JQ5075);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SGH18H111); 陕西省建设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K34); 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9-R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是人们身心健康和高效工作的前提,传统稳态热环境营造模式背后隐藏的健康与高能耗问题备受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动态热环境控制为室内热环境动态优化提供了有利途径,可有效利用热环境的小幅规律性波动,在满足热环境动态控制的同时实现舒适和健康的统一。然而,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是以一定的系统能耗为代价的。若能对其进行准确、及时的预测,将对空调系统的节能与优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动态温度调控的空调能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SO-BP神经网络的能耗预测方法。首先,应用Energy Plus仿真软件建立办公建筑变风量空调能耗仿真模型,设计满足|PMV|≤0.5条件的室内热环境动态温度调控策略,并通过能耗模拟获得夏季工况空调系统的逐时能耗数据集。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策略的空调系统既能营造动态热环境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又可有效降低系统能耗。其次,针对能耗预测模型输入变量的确定问题,设计集成方法分析能耗的关键影响因素。该方法集成聚类、分类和关联度分析法等三种方法,挖掘空调系统的四种能耗模式并确定预测模型的8项有效输入变量。预测结果表明,在采用集成方法分析能耗的基础上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比传统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的能耗预测精度提高了2.11%。最后,针对BP神经网络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和局部极小等问题,提出非线性调整策略优化PSO算法的惯性权重和加速度因子,从而建立改进PSO-BP神经网络能耗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采用集成方法分析能耗的基础上,改进PSO-BP神经网络模型比PSO-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了0.72%,比传统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了3.4%。
其他文献
传统村落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时代发展,当前鲁西南地区部分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生活的需求和村落发展的需要。通过实施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等多项政策,当前传统村落的旅游业发展良好。传统村落本身就因其独特的景观资源、人文艺术气息和历史建筑而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适合旅游发展的传统村落也需要对其人居环境进行提升,以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要求。所以对鲁西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不可能向外无限制的扩张,集约化的土地使用模式尤为重要,城市向高密度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二维平面的空间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空间必将向三维方向上延伸,朝向立体化发展。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会对城市空间活力带来一定影响,而在城市中往往是公共开放空间给城市带来更多活力,促进城市的交流,在此背景下,建筑作为城市的主要元素,以建筑的开放空间来联系、补充城市空间是非常有必要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发展相配置的商业步行街也随之出现。其中,苗族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也以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出现在城市之中。重庆彭水蚩尤九黎城商业步行街作为蚩尤九黎城内唯一的商业步行街,是当地苗族人民为了苗族文化能够更好的发展与展示所修建的商业步行街,拥有着鲜明的苗族文化特征,同时,蚩尤九黎城商业步行街在空间规划、景观节点、商业业态、功能布局等方面也出现了众多问题。因此,针对苗族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已逐渐凸显弊端,例如城市内涝、温室效应等灾害不断出现并影响着人类生活。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建设海绵城市在我国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和智慧城市形成的一个重要创新体现。透水路面作为实施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技术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及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透水路面以其强大的储水渗透功能成为城市道路建设中蓄滞雨水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进而导致了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成为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针对城市低碳化发展,使得城市碳排放量和碳汇量逐渐趋于平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正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是我国达成“碳达峰”目标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中碳汇是必不可少的一
我国城乡规划历经几十年的沉淀积累与发展,逐渐形成了成熟、稳定的体系结构,而其相关的实施评估体系经历了长期的磨合与修正亦日趋完善,形成了成效总结、查摆规划问题、提出下一轮修编建议等较为健全的流程体系。但当面临我国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宏观战略背景下,传统的城乡规划评估体系与国土空间优化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沿用传统的城乡规划评估方法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并不合理,导致规划实施体系逐渐暴露出在全域空间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作为高校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图书馆建筑人流量大,包含照明系统耗能、空调系统耗能等多种耗能形式,能耗高,节能潜力大。因此,图书馆能耗预测研究有助于在保证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节能降耗。论文以西北某高校图书馆建筑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确定了影响图书馆建筑能耗最主要的因素。在日和月的尺度上分析了图书馆室内人员和能耗数据,在不同的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中确定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进而引发的酸雨问题对岩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产生极大的影响。论文以长石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酸性溶液腐蚀下的岩石宏细观试验,分析了在不同酸性环境作用下岩样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微细观结构特征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孔隙率变化的砂岩细观结构化学损伤变量和基于化学反应原理的酸-岩反应动力学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为:(1
秦岭北麓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景观认知不足导致的空间策略失效是其根本原因之一,如何从整体性角度出发,探索能够引导秦岭北麓可持续发展空间策略提出的景观认知方法,已经成为秦岭北麓景观规划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景观特征评价作为一种景观认知工具引入秦岭北麓景观规划流程中,借鉴景观特征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对秦岭北麓长安区段从区域尺度展开景观认知。首先构建了秦岭北麓长安
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无论是在隧道建设期还是运营期,在排水系统的各位置都有存在,是目前隧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本课题结合安岚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针对隧道灰岩裂隙水易结晶堵塞隧道排水管的问题,通过样品检测、模型拟合、机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灰岩区隧道结晶堵塞原因。探讨了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的影响因素,阐明了隧道排水系统结晶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何家寨隧道纵向排水管处结晶样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