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进而导致了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成为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针对城市低碳化发展,使得城市碳排放量和碳汇量逐渐趋于平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正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是我国达成“碳达峰”目标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中碳汇是必不可少的一
【基金项目】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城市新区低碳模式与规划设计优化技术》(项目批准号:2018YFC07046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进而导致了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成为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针对城市低碳化发展,使得城市碳排放量和碳汇量逐渐趋于平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正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是我国达成“碳达峰”目标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中碳汇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城市绿地系统与人类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碳汇量的估算,对近距离解决碳平衡的问题可以提供数据支撑,是低碳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当前,针对城市建成环境的碳汇量测算方法较少,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既有碳汇量估算方法,以总体规划层面的绿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适用于总体规划方案的城市绿地碳汇量估算方法,以期对城市绿地低碳化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价值。本文通过综述不同学科背景下对绿地碳汇的相关研究和分析比较既有的碳汇量估算方法,从而在既有的可以用于城市层面绿地碳汇量估算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符合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和指标。并且以西安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层面的绿地为例,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并通过生物量异速方程法和遥感反演法分别对样地和现状绿地碳汇量进行了测算,从而得到西安市总规层面绿地碳汇量测算的相关参数;通过改进后的估算方法对西安市的总体规划绿地进行了碳汇量估算及结果验证;最后对改进后的碳汇量估算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本文的研究内容具体如下:首先,辨析和阐述了碳汇、城市绿地、植被等相关概念,总结梳理了多个学科领域对碳汇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既有的碳汇量估算方法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碳汇量估算方法可以借鉴的方面。其次,分析了总体规划层面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内容和指标,总结了总体规划阶段可获取的数据,并结合城市绿地碳汇量影响因素,选取IPCC提出的人类聚居地碳汇量估算的思路,分析了其估算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总规层面适用的估算方法以及方法中涉及参数的获取方法。并论述了该方法的适用性。第三,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解读了西安市中心城区总规层面绿地的建设现状和规划内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绿地植被的相关特征,为提取西安城市绿地碳汇量估算的相关参数提供数据支撑。最后,在样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绿地碳汇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样地碳汇量的测算和遥感反演法的整体绿地碳汇量测算,提取了西安市中心城区的绿地碳汇量估算相关参数,并对西安市中心城区规划绿地的碳汇量进行了估算,最后,对于改进后碳汇量估算方法以及本章获取相关参数的应用进行了归纳。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基于既有碳汇量估算方法,结合碳汇量影响要素和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和指标,在IPCC提出的碳汇量测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绿地系统碳汇量估算方法;利用西安市中心城区的绿地植被调研数据,论证了绿地碳汇量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树种、乔灌草覆盖面积、植物的树高、冠幅、胸径、植被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以及绿地类型,发现了高碳汇植被有杨树、无患子、榉树、金钱松、香樟、雪松、悬铃木、银杏等;通过样地清查和遥感反演的方法,获得了西安市中心城区总规层面各类型绿地的碳密度值,其中公园绿地碳密度平均值为1.32kg/m2,碳密度区间为0.6~1.5kg/m2;广场绿地碳密度为0.96kg/m2,碳密度区间为0.3~1.2kg/m2;防护绿地碳密度为1.77kg/m2,碳密度区间为1.2~2.1kg/m2;最后,应用碳密度值和固碳速率,估算了西安市中心城区规划绿地的总碳汇量和年碳汇量。
其他文献
近β钛合金由于具有高的比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优良的耐蚀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石油化工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本论文以Ti-1023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对Ti-1023合金高低温区域等温压缩的应力-应变行为、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DRV/DRX)、相转变特征和片状α相的球化,以及时效热处理和室温预变形时效下的α相析出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Ti-1023合金在高温(750℃
脆性岩体深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弹射、坍塌、岩爆等工程问题。地下洞室开挖后岩体能量释放使围岩产生大量裂纹,微裂纹的扩展、贯通最终导致围岩脆性失效。岩体的断裂特性与其变形破坏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影响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岩体作为天然地质材料,内部矿物构成是研究其力学行为与断裂特性的细观基础。因此,本文以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讨论成岩矿物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从断裂力学的角度研究围岩稳定性。本文主
西安炕底寨保留建筑为原炕底寨村拆迁保留的18个院子,位于西安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北隅,在唐大明宫遗址保护范围内,部分建筑叠压在唐拾翠殿遗址之上,为密布的普通农村小楼,被弃置约十年之久,是目前大明宫遗址区上唯一的自然村落遗留。炕底寨保留建筑的改造研究是具有意义的。保留建筑虽为一般旧建筑,建筑极为普通、无艺术价值且简陋,但其真实反映曾经的建筑状况,承载着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记忆。保留建筑虽自身历
中国是建筑业大国。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巨大建筑能耗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尽管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和电器的节能性都有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但由于居住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产生的建筑能耗也差异较大。这让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识到居住者行为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空调的广泛普及使得空调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占有很大比例。然而,居住者对空调的不合理使用不仅消耗大量能耗,而且降低了人体的适应能力,甚至出现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农贸市场增长速度显著,形成了巨大的建设存量。由于当时的经济情况的制约,上世纪建设的农贸市场往往以节约建设开支和使用效率为主要考量因素,在空间环境方面没有经过太多的考虑,这也造成了农贸市场功能单一、交通杂糅、界面闭塞、环境脏乱的问题,使其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此外,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速,规划者往往把重点放在经济效率和可持续性上,忽视市场对城市复兴的潜在贡献,而城市
在低照度环境或者设备补光能力不足时,所采集的图像大部分是低照度图像,这些图像会出现亮度低、不清晰、对比度低等问题,这些缺点严重影响了图像在后续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处理。因此,增强低照度图像对后续的目标识别、语义分割等任务有着重要意义。深度学习算法是通过建立类似人脑信息处理机制的网络模型,采取高效的学习策略逐级提取数据特征,拟合复杂的非线性函数。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深
传统村落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时代发展,当前鲁西南地区部分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生活的需求和村落发展的需要。通过实施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等多项政策,当前传统村落的旅游业发展良好。传统村落本身就因其独特的景观资源、人文艺术气息和历史建筑而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适合旅游发展的传统村落也需要对其人居环境进行提升,以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要求。所以对鲁西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不可能向外无限制的扩张,集约化的土地使用模式尤为重要,城市向高密度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二维平面的空间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空间必将向三维方向上延伸,朝向立体化发展。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会对城市空间活力带来一定影响,而在城市中往往是公共开放空间给城市带来更多活力,促进城市的交流,在此背景下,建筑作为城市的主要元素,以建筑的开放空间来联系、补充城市空间是非常有必要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发展相配置的商业步行街也随之出现。其中,苗族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也以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出现在城市之中。重庆彭水蚩尤九黎城商业步行街作为蚩尤九黎城内唯一的商业步行街,是当地苗族人民为了苗族文化能够更好的发展与展示所修建的商业步行街,拥有着鲜明的苗族文化特征,同时,蚩尤九黎城商业步行街在空间规划、景观节点、商业业态、功能布局等方面也出现了众多问题。因此,针对苗族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已逐渐凸显弊端,例如城市内涝、温室效应等灾害不断出现并影响着人类生活。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建设海绵城市在我国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和智慧城市形成的一个重要创新体现。透水路面作为实施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技术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及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透水路面以其强大的储水渗透功能成为城市道路建设中蓄滞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