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金属沉积稀土改性NiTi基增材层组织形成机理及强韧化机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dj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熔铸和粉末冶金等传统方法在制造大尺寸复杂结构的NiTi合金结构件存在较大困难,且其制备的NiTi合金结构件存在冷加工性能差、力学性能及耐磨性不足等局限性,已无法满足日益严苛的工程应用需求。直接金属沉积(DMD)等增材制造技术为形状复杂、大尺寸、高性能NiTi合金构件的制造开辟了新途径,已逐渐成为智能材料领域备受瞩目的研究热点之一。但DMD制造的NiTi合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组织均匀性差、力学性能和耐磨性不足等技术问题待解决。因此,本文拟从揭示DMD制造NiTi增材层的凝固成形过程入手,采用La2O3和LaB6稀土对其凝固组织形成过程进行调控,进而实现其组织均匀性和力学性能的有效提升,并探究改性前后NiTi增材层的组织结构特征、相变特性和超弹性特性,深入研究其组织形成机理及强韧化机制NiTi激光/等离子弧增材层均主要由NiTi(B2)树枝晶及其晶间和晶内的NiTi2相组成,但NiTi(B2)和NiTi2相的数量及晶体形态存在较大差异。NiTi激光增材层具有较佳的组织形态、相变焓、塑性和超弹性,但其组织均匀性、强度及超弹性循环稳定性有待提升。NiTi等离子弧增材层由于存在大量与NiTi相呈现共格关系的NiTi2相,在冷却过程中呈现两步相变(B2→R→B19’)和准线性超弹性的特征。单道近等原子比NiTi增材层凝固组织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L→NiTi)→(L+NiTi→NiTi2)→(NiTi→NiTi2),NiTi相在熔池中下部主要以外延生长的方式形成细长型的柱状树枝晶,在熔池顶部薄区以异质形核形成等轴树枝晶。而NiTi2相主要通过包晶转变在NiTi相晶间形成,部分在NiTi晶内析出。多层NiTi成形时,复杂热历史直接改变熔池成分和已成形层组织,进而影响NiTi相外延生长和包晶转变形成NiTi2相的数量和形态,激光比等离子弧的热影响更小,从而形成更佳的组织形态。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单一稀土元素掺杂和La/B的共掺杂均可提高NiTi的Ms点,但只有单一 La掺杂和La/B的共掺杂可同时提高其刚性和延性,这源于La掺杂可同时强化Ni-Ti键的共价性和La-Ni/Ti键的离子性,且形成了共价性的B-Ni/Ti键。因此,单一 La掺杂和La/B共掺杂体现出最佳的改性效果。采用纳米La2O3对NiTi增材层进行改性,La以细小椭球型La2O3和LaNi相存在,La2O3可成为NiTi(B2)相的有效异质形核质点,显著提高了初生NiTi相的异质形核,加上析出相对NiTi和NiTi2相的钉扎作用,使NiTi相由大尺寸柱状晶转变为细小柱状晶和等轴晶,有效地细化了 NiTi相和NiTi2相的晶粒且提升其均匀性。La2O3改性NiTi激光增材层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明显提高,这源于NiTi相中Ni元素减少、La元素改性作用以及晶界净化作用。同时,强度及延伸率也显著提升,这与NiTi相细晶强化作用及稀土析出相和NiTi2相的弥散强化作用相关。另外,由于La2O3对NiTi相均匀性及其屈服强度的提升效果,使增材层超弹性可恢复应变及其循环稳定性也得到有效提升。利用微米LaB6对NiTi增材层进行改性强化,在激光作用下,原位合成了 NiTi2、TiB、LaNi及La2O3等原位强化相均匀分布在NiTi相四周的准连续网状结构NiTi增材层。LaB6改性NiTi增材层强度明显提高,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 73.5%和31.1%,这源于NiTi相细晶强化、TiB相载荷传递强化及稀土析出相和NiTi2颗粒相的弥散强化等的共同作用。强化相的准连续网状分布保证了 NiTi相的连通性,且起到抑制裂纹扩展和桥接地作用,进而保证了增材层的塑性。另外,LaB6可一定程度提高增材层的相变温度、相变焓、超弹性可恢复应变及其循环稳定性。而Zr/N离子注入在LaB6改性NiTi增材层表面形成了由TiO2、ZrO2、TiN和ZrN组成的多相纳米晶改性层,进而显著提升了 LaB6改性NiTi增材层的耐磨性(摩擦系数从0.45降到0.15)。
其他文献
目的:对人工养殖的葛仙米藻胆蛋白和藻蓝蛋白在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考察S180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小鼠脏器指数和肿瘤组织切片观察,对葛仙米中藻胆蛋白、藻蓝蛋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并初步研究了其作用机制。结果: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葛仙米藻胆蛋白12.5、25、50mg/kg剂量组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11.19%、20.14%、37.65%。葛仙米
学位
学位
煤矿事故发生后,井下环境错综复杂,为尽快探明井下灾后环境,防止救援人员进入灾后环境后受到伤害,保障井下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迫切需要一种煤矿救援机器人代替救援人员进入灾后矿井进行环境探测及救援工作,针对已有救援机器人在灾变井下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本文基于折纸理论,提出一种煤矿可变形救援机器人可展轮式结构,针对煤矿可变形救援机器人的可展水弹轮式结构进行力学特性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内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服务设施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合理配置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设施配置方案质量,可改善闲置和匮乏情况,是规划学、地理学、运筹学持续关注的前沿问题。服务设施包括教育、文体、卫生、商业、生活等,有“公共-商业”、“城镇-乡村”、“动态-静态”类型之分,配置规则因类型、目标导向而异。随着城市功能结构日趋综合,尤其受到职住通勤、交通潮汐等动态城市环境因素影响,服务设施配置优化问题进一步凸显。现有服务设施空间配置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