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决权信托制度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决权信托制度,是为了顺应商业社会发展需求,由表决权机制和信托制度结合产生的。表决权信托的委托人与受托人以合法有效的目的签订信托协议,由受托人向委托人签发表决权信托证书,实现在股东大会产生影响,进而管理和控制公司经营。该制度的本质即是对控制权的争夺。通过对表决权的行使,实现作为控制公司工具的职能和反控制公司工具的职能。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虽然我国立法并没有表决权信托的制度设计,但是中国商业社会已经逐渐采纳了表决权信托的机制以实现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控制。我国当前对于信托的行使大多集中在将信托作为一种融资的手段而非财富管理的手段,这使得信托的制度功能得不到完全的发挥。由于缺乏对于该制度系统的、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强有力支撑,目前,表决权信托制度在我国并未得到有效的、充分的推广及应用。本文主要采用综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外的较为成熟的立法技术,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制度情况,为立法和实践中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本土化提出建议。本文分为导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导言分为问题的提出、研究价值及意义、文献综述、主要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和论文的创新及不足六部分内容。正文内容如下:第一章:关于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概述。首先通过介绍表决权信托制度在两大法系下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现状,对比表决权信托制度的不同发展程度,提出对于我国进行表决权信托移植的反思。这一分析有助于理解该制度的基本理论,为下文的论述奠定认识论上的基础。进而根据不同国家学者对表决权信托制度内涵的阐述,对表决权信托制度进行定义。通过将表决权信托制度与其他相似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体现出表决权信托的独特性。最后,对表决权信托制度基本运行的理论分析和法理的辨析,寻求对表决权信托制度的理论支撑。第二章:表决权信托制度的价值体现。该章首先对表决权信托制度的自由和效率的价值进行学理分析。然后介绍表决权信托制度作为控制工具与反控制工具的功能,对两种不同角度的功能进行反思。通过进一步深入,笔者归纳总结出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弊端,即:导致垄断、损害公司利益和导致股东间的歧视。最后,对于所产生的弊端,总结解决方法。第三章:表决权信托制度在我国构建之探索。在前两章的介绍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本章提出了我国引入表决权信托制度的设想。要想对表决权信托制度进行移植,首先,由于在实践中已经存在了对于表决权信托制度的运用,这说明我国对于表决权信托制度有现实需要,即进行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分析。其次,要对我国是否有引入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法律土壤进行分析,即进行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分析。最后,便是如何构建表决权信托制度的设想,一方面对我国引入表决权信托制度障碍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对我国的制度层面进行构建。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罗布红麻提取物(LBHM)的急性毒性特点。方法选取16~18 g昆明小鼠,雌雄各半,急性毒性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分为对照组和LBHM最大给药量组,单次灌胃给药;亚急性毒性分为LBH
死刑即剥夺行为人生命权的刑罚,由于生命的至高无上和不可替代性,生命权也当然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权利。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生命,其他所有附加于之上的权利也就没有了意
现代化的法律语境之下,“自然人”还能否有存在的位置?当法律日益与人们的本性疏离的时候,这是否是一种可欲的法律?作为调整人的特定行为的规则,法律应当与人性、人的欲望与
云计算在工业界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在政务管理领域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管理领域往往涉及比较复杂且多变的业务流程与业务数据,对系统的灵活性要求极
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用户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大批量定制化生产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在定制化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产对产品设计资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是一类促进细胞生长、具有胰岛素样代谢效应的因子。IGF 1受营养状态、激素、遗传等多因素的调节 ,在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病及肿瘤等的病理生
本文重新界定了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对城市群内的经济社会、空间结构以及交通设施等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群未来的交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据了解,有机溶剂挥发对于空气的污染和雾霾不可小觑,但人们对这一问题知之甚少。有机溶剂是雾霾治理中一个重点和难点,整治雾霾更是少不了有机挥发性溶剂的减排和回收利用,应
在罪刑法定的语境中,司法权具有限制性,从而与具有绝对性司法权的罪刑擅断明确地划清了界限。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司法主体只有具有了这种自主性,才能严格根据法律规定对行为是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相匹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