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东北的贸易研究(1894-1931)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823455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在鸦片战争之前就有了一定的来往,但与东北地区的贸易,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相继俄、日、英等国也染指到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经济侵略。本文论述了从1894——1931年间美国与东北地区的贸易。实力后起的美国之所以能够插足到东北地区,是利用了当时俄、日等国在东北争得矛盾积怨很深的时候,利用资本输出这一重要手段,占领了东北的商品销售市场,美国在东北的贸易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全球战略定位来看,美国对东北的利益终究评估不高,这就决定了美国在与俄国、日本争夺东北利益的战斗中必然失败,也直接影响到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扩展。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大量的史料为依据,在参考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较为可靠的资料来展开论述。也运用了区域经济史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比较法,通过横向的(同时期与关内)和纵向的(本地区各个时期)的比较,使文中得出的结论更具说服力。同时文中也运用了计量法,对己经占有的原始数据加以重组和归纳,并加以推算,以找出其发展的规律,得出结论。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美国与中国东北地区贸易的背景。在美国未与中国东北贸易之前,简单介绍东北的自然、历史情况;以及东北在对外贸易初期的整体情况。十九世纪后半期,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和各方面的实力大增,对中国东北资本输出奠定了基础;面对中国以及东北几乎被殖民的历史情况,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为其能进入东北地区做足了准备工作。第二部分论述从1894—1931年美国与中国东北地区贸易的阶段性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十九世纪后半期至日俄战争前美国与东北地区的贸易,接着是日俄战争后期到一战结束期间美国与中国东北地区的贸易,最后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一九三一年间美国与中国东北地区的贸易。第三部分是对前两个部分的分析,总结概括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中美贸易的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在肯定美国与东北地区贸易在客观上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近代化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极大抑制了近代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他文献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对酱牛肉样品进行检测.选择3 种品牌的酱牛肉,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测试的驰豫特性指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
东北作为近代中国备受关注的地区,其慈善救济事业也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就以近代东北地区的慈善救济事业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分别从近代东北政府的慈善救济、民间的
多丽丝·莱辛(1919-)是二十一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坛的一棵常青树,她的艺术创作使他成为二战后公认的最重要的英语作家之一。莱辛的作品除长篇小说外,还有诗
卫矛(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系卫矛科(Celastracea)卫矛属(EuonymusL.)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分布在我国北部、中部、西南及华东地区,资源丰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的聚集地。物流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经济
密封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开发应用于不同工况下的相应密封装置,以及该密封圈材料与相应润滑脂的共融性等。本文主要介绍滚动轴承常用的接触式与非接触式的外加密封形式
社区,被称作社会研究之纲,而社区发展则是现代化理论和发展理论的研究重点。社区发展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并与政府权威人士合作,以促进社区的经济、社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驱动已经加快。城镇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本文以改革开放城市迅速扩张为契机,以中国中部城市为基本空
钢水中的氧主要来自于精炼前的吹氧过程,氧在钢水中主要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的,精炼脱氧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防止在出钢和浇注的过程中,过剩的氧和碳反应生成大量气体,造成
本文论述了大型带式输送机用托辊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综合托辊产品技术的研究成果,将新型的密封技术、轴承产品以及先进的制造与装配工艺等应用于托辊研制中,提出了适用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