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害虫植物源熏蒸剂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n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是一种世界性的储粮害虫,长期单一使用化学熏蒸剂防治锈赤扁谷盗,导致其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研究和探索锈赤扁谷盗等储粮害虫植物源杀虫剂,对于实现绿色储粮、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中从15种植物中筛选到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等对锈赤扁谷盗成虫具有较好的熏蒸毒性,并对八角茴香挥发物对锈赤扁谷盗杀虫生物活性作用、挥发物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生化和分子作用机制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15种植物中,筛选出山萘、土荆芥、青木香和八角茴香4种植物对锈赤扁谷盗成虫有良好的熏蒸效果,熏蒸活性0.625~20 g/L。其中,八角茴香挥发物对锈赤扁谷盗幼虫和成虫均有极强熏杀作用,24 h的LC50分别为8.42μl/L和8.66μl/L。(2)八角茴香挥发物对锈赤扁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在15~35℃的温度下没有显著差异,且对烟草甲和锯谷盗也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在48 h内,可有效杀死锯谷盗和烟草甲成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9.6%和98.3%。(3)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八角茴香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62.60%)、草蒿脑(23.70%)、芳樟醇(3.66%)和d-柠檬烯(2.15%),其中仅反式-茴香脑具有强效的生物活性,30 ml/L反式-茴香脑熏蒸24 h,锈赤扁谷盗成虫死亡率为100%;但草蒿脑可以显著提高反式-茴香脑的熏蒸剂毒杀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4)八角茴香挥发物及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反式-茴香脑对锈赤扁谷盗的可能作用靶标为乙酰胆碱酯酶,挥发物和反式-茴香脑均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在24 h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率为64.48%。(5)转录组数据分析,共成功注释基因84601条。GO富集结果显示,八角茴香洗脱液处理后12 h富集基因主要集中于解毒代谢以及催化活性。KEGG富集通路结果表明,处理后12 h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外源性生物降解和代谢、脂质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等代谢途径。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取的八角茴香挥发物洗脱液对锈赤扁谷盗具有明显的熏杀活性,反式-茴香脑是八角茴香挥发物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至少部分是通过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了熏蒸剂对锈赤扁谷盗的毒性。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八角茴香处理后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解毒代谢途径,与八角茴香的杀虫毒性作用相吻合。因此,八角茴香具有作为锈赤扁谷盗植物杀虫剂的良好潜力,研究结果对储粮害虫植物源熏蒸剂的开发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是中职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指导,在任务探索过程中收获知识与技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概念模糊,加上缺乏情境氛围,学生积极性就会不高,无法调动参与。而AR(增强现实)教育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真实形象,利用动画或者三维模型来解释专业词汇,加强学生的概念学习和空间认知,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在新型技术教育背景下,从工作任务导向的中职教育中教师选取
以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白及(Bletilla striata)、重楼(Paris polyphylla)、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和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等5种药用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无纺布袋种植套种于毛竹林下,设置3个竹林密度梯度(低密度LD,1500-1800株·hm-2;中密度MD,2
本文研究了产地、微波预处理(山茶籽的水分含量和微波时间)和适度精炼工艺对山茶籽油的含油率、特征组分、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产地对山茶籽油的影响:九江油茶籽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133.79 mg·g-1),随州油茶籽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659.40 mg·g-1);衢州的油茶籽油的总甾醇含量最高(316.14 mg·100 g-1);邵阳油茶籽油的角鲨烯(29.27 mg·100 g
本研究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氮处理(N0:0 kg·ha-1·yr-1·N和N45:45 kg·ha-1·yr-1·N)和3种种植方式(NC:根系塑料膜分隔-根系无竞争、AC:根系37μm尼龙网分隔-根系化感竞争、TC:根系无分隔-根系全面竞争),通过测定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根际土壤组分
素有“松树癌症”之称的松材线虫病是对松科植物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马尾松在松科植物中占比最大,受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也最严重。近年来,内生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有关马尾松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松材线虫病之间关系的报道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首次通过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马尾松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的结构差异,发掘马尾松体内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细菌,为
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灰霉病是危害草莓生产最重要的病害,该病菌具有极高的抗药性风险。目前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通过杀菌剂开展化学防治,这就使得灰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及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乙霉威)、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如腐霉利)是使用多年的防治草莓灰霉病的传统药剂,氟啶胺和咯菌腈属于结构新颖的新型杀菌剂。本研究就草莓灰
花茶作为再加工茶,其工艺繁复、耗时耗力、成本高、品质不定。目前花茶的香气是其重要的品质特征,采用鲜花的外源赋香作为主要的加工技术手段之一,受到鲜花时限性的影响,且损耗较大。本论文开展离体式赋香,采用天然的花香精油对茶叶进行赋香,生产香气与滋味品质俱佳的花香绿茶,带动花茶产业的转型升级。(1)确定蛋白品种,选择茉莉花精油和酪蛋白使用超声法制备形成茉莉精油-酪蛋白纳米复合物,分析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变化规
竹纤维加工制备技术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以蒸煮碾压法和梳解法作为较主流的竹纤维开纤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市场,其方法虽各具优势,但存在加工工艺复杂,产能低下,软化工艺采用碱煮法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水处理能耗大,制备出的竹纤维产物粗、短、硬以及容易出现密实化现象。本文采用竹片反弯拉伸成纤的方法对新鲜竹片进行开纤研究,将新鲜竹材视为由竹纤维增强材料和基体介质复合而成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在壁厚方向纤维的分布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种,在南方竹产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竹林经营重利用开发,轻管理保护,竹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竹林害虫日益猖獗,成为制约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雷竹林害虫,本试验选用6种不同波长的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捕试验,光源分别为3种紫外光波长365 nm(A号灯)、380 nm(B号灯)、395 nm
花粉直感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对农林植物的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籽大壳薄的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 K.Koch)花粉对籽小味好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授粉后,所结果实呈现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具体表现为单果质量提高和外果皮光合作用增强。通过分子标记及胚胎发育研究证实,异源授粉的山核桃果实在遗传信息上与母本并无二致。然而,异源授粉后山核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