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沙门菌是引起人类腹泻和伤寒症的主要致病菌。沙门菌引起的Reiter’s综合症,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并可导致难以治疗的慢性关节炎。沙门菌所致细菌性食物中毒暴发起数和发病人数多年来均居我国前列,由沙门菌引发的感染性腹泻亦属于丙类传染病。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浙江省临床分离到的沙门菌的调查分析,了解浙江省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从而明确其血清学分布、药物敏感性情况、毒力基因分布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沙门菌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杭州、宁波、嘉兴、衢州、绍兴5个地区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沙门菌94株,对其进行血清分型、K-B纸片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多重PCR方法检测十七种毒力基因(spvB、spiA、pagC、cdtB、msgA、invA、sipB、prgH、spaN、 orgA、tolC、iroN、sitC、lpfC、sifA、sopB、pefA),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1.94株沙门菌总共分离到18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29株(30.85%),鼠伤寒沙门菌27株(28.72%),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0株(10.64%),纽波特沙门菌和伊鲁慕沙门菌各5株(5.32%),猪霍乱沙门菌4株(4.26%),伤寒沙门菌和婴儿沙门菌各2株(2.13%),其余10种血清型均分离到1株。肠道内分离的沙门菌53株,共11种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最多(47.17%);肠道外分离的沙门菌41株,共12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最多(31.71%)。2.分离自肠道内的53株沙门菌中,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西林(56.60%),耐药率最低的为头孢吡肟(1.89%);分离自肠道外的41株沙门菌中,耐药率最高的亦为氨苄西林(32.08%),而三种头孢菌素(CTX、CAZ、FEP)均未出现耐药。3.毒力基因spiA、pagC、msgA、sipB、prgH、spaN、tolC、sitC、sifA以及sopB存在于所有菌株;毒力基因invA、orgA、iroN和lpfC存在于绝大部分菌株,其阳性率分别为97.87%、96.81%、97.87%和87.23%;毒力基因spvB、cdtB和pefA仅存在于部分菌株,其阳性率分别为45.74%、12.77%和45.74%。毒力基因cdtB的阳性率最低,为12.77%(12/94),完全分布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毒力质粒基因spvB和pefA表现为成对出现,且主要分布于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毒力基因cdtB和lpfC在肠道内外的分布存在差异性,cdtB存在于肠道外,而lpfC大多数存在于肠道内。4. MLST分析显示7个管家基因thrA、purE、sucA、hisD、aroC、hemD以及dnaN的等位基因数值分别有16、13、12、12、12、17、16种。94株沙门菌分为24种ST型,以ST11型菌株最多,占29.79%(28/94),其他主要ST型依次为ST19型,占15.96%(15/94);ST85型,占10.64%(10/94);ST34型,占9.57%(9/94)。分离自肠道内的沙门菌分为15种ST型,以ST11型和ST19型最多,各占28.30%;分离自肠道外的沙门菌分为14种ST型,以ST11型最多,占31.71%。新ST型5型,分别为ST1746、ST1747、ST1748、ST1749和ST1750。结论:1.浙江省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2.浙江省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沙门菌药敏情况较为敏感。3.除cdtB外,染色体毒力基因、毒力岛以及与之相关的TTSS在各沙门菌中广泛分布,质粒毒力基因spvB和口pefA也具有较多的分布。4.沙门菌血清分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