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多道抗震防线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o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框架剪力墙结构多道抗震防线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大课题。框架剪力墙结构多道抗震防线的实现过程中,考虑到结构刚度退化将引起结构内力的重分布问题,结构整体的多道抗震防线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本文利用静力Pushover方法,通过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多个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结构在局部防线刚度退化影响下的一些参数作了对比分析,总结出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实现框架剪力墙结构多道抗震防线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为实际设计、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本文首先通过结构延性设计理论引出结构多道抗震防线的思想,并对多道抗震防线进行了一定的理论阐述。接着介绍了目前结构分析中的重要方法——Pushover方法,同时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最后通过软件对多个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结构刚度特征值以及层间位移角对结构内力分配的影响,总结了一定的规律,同时对规范中结构框架内力的调整方式做了一定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苦于没有一个综合各因素的定量评判方法对隧道结
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具有承载力高、耗能性能优良、防火性好等优点。端板连接节点属于典型的半刚性连接形式,有着优越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国内外学者虽然对部
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对于满足我国旧城改造工程施工周期短、建筑质量要求高、户型相对单一等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竖向钢筋连接及后浇拼缝处理技术是
易损性评价是风险评价中的重要一环。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通过易损性分析评价受灾体条件。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承灾区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及承灾能力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作为生命线工程,研究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问题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以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为核心
钢框架、钢框架内填剪力墙反映了框架结构刚度变化的两个端点值,刚度增幅是突变性质的。而钢筋混凝土深梁填充钢框架结构体系可以满足两个端点刚度值之间的要求,实现了宽范围
关于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界限偏心率的研究,目前规范中只给出了圆钢管混凝土柱大小偏压的界限偏心率为1.55,而方钢管混凝土柱大小偏压的界限值尚未明确,确定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大小
作为用来模拟构件非线性反应的一种细化模型,纤维模型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已有研究成果表明,这种模型在较大的非线性变形状态下能较好与构件的实际变形相吻合,较之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节点的连接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装配式短肢剪力墙在直螺纹套筒连接下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对直螺纹套筒连接的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