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微生物来源木聚糖酶基因分析及表达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自然界中木聚糖是一种多聚五碳糖,结构非常复杂,大多数未被利用,需要经木聚糖酶降解成低聚木糖后才能被有效利用。木聚糖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因此构建产木聚糖酶的微生物工程菌可以丰富木聚糖酶来源,使其在工业、农业、食品以及饲料加工等多种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目的1.本研究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macleodii)中筛选获得木聚糖酶新酶种,对现阶段木聚糖酶种类进行拓展。2.构建产木聚糖酶的重组工程菌,拓宽木聚糖酶研究的途径。3.优化木聚糖酶重组工程菌发酵条件,测定重组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并为木聚糖酶的进一步分子改造奠定基础。方法1.将从黑曲霉中获得的木聚糖酶基因,通过电击转化进枯草芽孢杆菌WB600,获得产木聚糖酶的重组工程菌并对工程菌进行实验室水平的发酵优化及酶学性质测定。2.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出产生木聚糖酶的麦氏交替单胞菌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确定其木聚糖酶基因。3.通过生物信息学对木聚糖酶基因进行分析,核苷酸序列经过密码子优化后合成基因序列。4.将重组木聚糖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以及毕赤酵母GS115中,获得目的基因的高拷贝转化子。5.对木聚糖酶工程菌进行发酵工艺优化,测定重组酶酶学特性。结果1.从黑曲霉基因组中获得木聚糖酶基因,成功构建3种木聚糖酶枯草芽孢杆菌WB600重组工程菌。重组菌WB600/p WB980/xyn ZF-2在接种量1.0%、种龄14 h、装液量50 m L、温度34℃条件下培养,酶活力为0.168 U/m L;WB600/p WB980/xyn ZF-318在接种量1.5%、种龄14 h、装液量30 m L、温度37℃条件下培养,酶活力为0.359 U/m L;WB600/p WB980/xyn ZL在接种量1.5%、种龄12 h、装液量30 m L、温度39℃条件下培养,酶活力为0.179 U/m L。2.通过对麦氏交替单胞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获得3段木聚糖酶基因,并提交至Genbank网站,登录号分别为:MT814835(xyn ZT-1)、MT814836(xyn ZT-2)、MT814837(xyn ZT-3)。3.对3种木聚糖酶基因分析,结果显示:xyn ZT-1、xyn ZT-2、xyn ZT-3序列全长分别为831 bp、1026 bp、2967 bp;成熟肽分别编码氨基酸个数为247-aa、342-aa、989-aa;分别属于GHF11、GHF43、GHF10。4.成功构建产木聚糖酶重组菌,重组菌分别命名为BL21/xyn ZT-1、BL21/xyn ZT-2、GS115/xyn ZT-3,验证工程菌成功异源表达,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最终得到酶活力分别为0.198 U/m L、0.187 U/m L、1.430 U/m L。5.通过镍柱纯化获得重组木聚糖酶纯酶,并对其酶学性质测定。3种重组木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45℃;当温度高于50℃时,Xyn ZT-1和Xyn ZT-3酶活力迅速下降,甚至丧失;Xyn ZT-2酶活力较稳定。重组酶Xyn ZT-1的最适p H为5.0,而Xyn ZT-2和Xyn ZT-3的最适p H都是6.0;Xyn ZT-1的p H稳定性较好。结论1.从黑曲霉菌株中获得的3种编码木聚糖酶核苷酸序列,在枯草芽孢杆菌WB600中成功表达。2.从麦氏交替单胞菌全基因组中得到3种编码木聚糖酶核苷酸序列,获得3段木聚糖酶基因xyn ZT-1、xyn ZT-2、xyn ZT-3,丰富了木聚糖酶的新酶种。3.将序列分别在大肠杆菌BL21(DE3)以及毕赤酵母GS115中异源表达,并获得重组木聚糖酶纯酶,确定重组酶的特性。
其他文献
背景目前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多方面的需求和当前的治疗手段单一成为慢性失眠症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临床工作中接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常常在焦虑、抑郁、疲乏及嗜睡等日间功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给予基于评估的、综合的、系统的治疗。另一方面,目前治疗手段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这并不能全面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及失眠所伴随的日间症状。随着人们对睡眠的关注增加,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要求越来
背景蛋白质泛素化是一种动态的多层次翻译后修饰,涉及真核生物的多种生物学功能。例如,基因转录,DNA修复,信号转导,自噬和细胞周期调控等。目前也有数据表明,泛素化修饰通过靶向关键蛋白在信号转导途径中的活性,稳定性,亲和力和位置,在宿主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功能。而病毒诱导的信号接头蛋白(Virusinduced signaling adaptor,VISA)是RIG-I样受体(RIG-I l
背景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在抵御细菌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相关机制并不清楚。炎症小体是由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参与组装的多蛋白复合物,可以招募和激活促炎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pro-caspase1,活化的caspase1可以切割IL-1β和IL-18使其成为成熟的细胞因子并引起细胞焦亡的发生。我们研究发现炎症小体受体分子NLRP6在脂肪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由于NLRP6在脂肪细胞感染细菌后所起的作
背景三肽基肽酶Ⅱ(TPP2)是一种位于大多数真核细胞胞浆中的丝氨酸肽酶,其主要作用是从蛋白酶体剪切产物的N端去除三肽,与蛋白酶体一起完成蛋白质的降解。以往的研究发现TPP2具有多种功能,参与细胞衰老,细胞分裂,以及炎症反应等,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发育和稳态。最近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TPP2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无菌性脑炎的发生有关,但是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目的进一步拓宽TPP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
背景Gamma振荡(γ振荡)是大脑神经网络振荡的一种,频率在30-80Hz,参与大脑认知,情绪,奖赏等多种功能的调节。谷氨酸是大脑中最丰富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谷氨酸离子型受体AMPAR,介导了快速的神经元间的突触信号传递。依据是否存在GluA2亚基AMPAR可分为钙通透性AMPAR(CP-AMPAR)和钙不通透性AMPAR(CI-AMPAR)。研究表明CP-AMPAR介导了Ca2+内流,触发内
背景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32℃-35℃)作为一种临床公认疗法,常用来缓解缺血缺氧引发的神经损伤。亚低温同时也会引发如电解质紊乱、低血氧等多种并发症,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大量研究表明,RNA结合基序蛋白3(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3,RBM3)作为一种冷应激蛋白质,很大程度上介导了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在神经细胞中诱导RBM3特异性
背景肠上皮细胞是一类单层的特殊细胞,可分为簇细胞、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等[1]。其中簇细胞主要作用是抵御蠕虫的感染、启动二型免疫反应,杯状细胞产生粘液,潘氏细胞分泌抗菌肽,隐窝处的潘氏细胞释放各种抗菌肽,具有杀菌作用[2,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主要调
背景下丘脑室旁核(PVN)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SNS)调控脂肪代谢。PVN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神经元可调控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IBAT)的适应性产热,但其上游调控机制尚不明确。脂肪减少是帕金森病(PD)患者体重下降的重要原因,但发生机制不明。PD时黑质(SN)内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大量丢失,同时伴有PVN的功能下降和SNS活性的增强。我们前期研究发现PVN上有大量DA受体(DR
背景在重组药物蛋白表达系统中,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是最常用的哺乳动物表达细胞系,被批准的重组蛋白70%来自于CHO细胞。瞬时基因表达(Transient gene expression,TGE)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操作简单等优点,不仅是生物药物开发早期阶段的重要工具,而且在科研中被广泛使用。但瞬时基因表达存在质粒易丢失、表达量低等问题。有研究表明,
背景Pax基因(Paired box gene)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脊椎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与Pax基因功能调控紧密相关,正常表达Pax基因动态调控发育相关基因转录、促进细胞增殖与自我更新、抑制细胞凋亡、引导前体细胞定向迁移与分化。Pax3和Pax7是Pax蛋白家族成员中仅有的两个包含完整PD(Paried DNA-binding domain)、HD(DNA-binding homeodoma